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看護“二孩兒”老人成主力 有人出錢出力受埋怨
不放心只能累自己
如家人所愿,去年春天,兒子、兒媳給劉阿姨生了一個小孫女。孫子、孫女都有了,劉阿姨夫婦樂得合不攏嘴,他們也按之前說好的,從城里搬到了亦莊的兒子家。
一開始,大家分工明確:兒子、兒媳負責接送孫子上幼兒園;保姆負責專職帶孫女,劉阿姨的愛人負責采買,劉阿姨負責做飯。
可漸漸地,分工就模糊了。兒子、兒媳經常因為工作,不能接孫子放學,劉阿姨的愛人只能當替補了;保姆帶孩子不上心,劉阿姨一開始不好意思說,就要在后面打下手:奶瓶沒刷干凈,劉阿姨默默再刷一遍;新買的衣服標簽兒沒剪,把孫女的脖子都磨紅了,劉阿姨悄悄把標簽兒剪了;孩子睡著了,被子沒蓋好,劉阿姨要不給蓋,孩子就凍著了。
這樣的事兒多了,劉阿姨忍不住了,有什么看不慣的,就直接和保姆說,一般的事兒,保姆還都聽,但就一件事,保姆和劉阿姨頂上了。劉阿姨覺得,為了睡得好,孩子晚上可以用紙尿褲,但白天就最好不要用了。這件事劉阿姨說了四五次,保姆就跟沒聽見似的。有一天劉阿姨又說,保姆還搶白:“要不用紙尿褲,我一天就什么都別干了,光洗尿布了。”
劉阿姨聽了心里那叫一個堵:“我們一個月5000元請你干什么來了?我花錢不說,還支使不動了。”但鑒于保姆不好找,劉阿姨還是忍了,但她看不得孫女整天圍著尿不濕,不透氣,白天就不給孩子用,但尿布只能自己洗了。
后來,劉阿姨越想越覺得不合適,保姆什么都干不好,我花錢不說,一天還要給她做三頓飯,看她臉子。算了,不用她,自己帶得了。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兒子、兒媳說了。兒子、兒媳原本不同意,但拗不過劉阿姨,就同意了。
劉阿姨雖然一天到晚累得要死,但想想,自己照顧得精心,孫女一天到晚笑個不停,就覺得值了。
出錢出力受埋怨
劉阿姨說,因為他們夫妻退休金高,一個月有15000元左右。想著自己花不完,將來都是他們的,將來給不如現在給。因此,他們搬到兒子家后,保姆錢,買菜、買東西都是他們花錢。兒子、兒媳主動給過,他們也沒要。
“老人都這樣,對兒女能幫就幫。我們一個同事,兒子要了二孩兒,經濟壓力大,他們身體不好,幫不了兒子,一個月補貼兒子1萬元。等于除了生活費和買藥錢,都支援兒子了。”劉阿姨說,歲數大了,他們對錢都看得不那么重。
受累不怕,花錢也不怕,就圖個“順心”。但實際上,這樣對于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的兩代人來說很難。劉阿姨和兒子、兒媳住得時間久了,矛盾就出來了。
前幾天就因為“追著給孫子喂飯”這件小事,兒媳婦不高興了。“讓孩子自己動手,哪怕吃得亂七八糟,也是一種鍛煉。”兒媳從來不追著孩子喂飯,這頓不吃,只好餓到下頓,中間沒有任何零食。但劉阿姨不行,看到孫子不吃飯,心疼不說,還起急:“孩子才4歲,不吃飽了,不是影響發育嗎?帶孩子不能完全看書本。”
“我是親奶奶,帶孩子能不精心嗎?另外,我帶孩子覺得自己觀念挺新的,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還是達不到兒子和兒媳婦的標準,老嫌我帶得不好,看孩子累了一天,回來還得聽‘批評’,甚至要看兒媳婦臉色。”這是當初劉阿姨沒想到的。
自己心里不舒暢,劉阿姨忍不住會和老姐妹們嘮叨嘮叨,后來發現,很有共鳴。“微信里,我們有個群,都是幫兒子、女兒帶孩子的,幾乎每天都開‘吐槽大會’,大家說說,心里還舒坦些,不然,要憋死了。”劉阿姨現在覺得騎虎難下。
據了解,隨著二孩兒時代的來臨,因為職場競爭激烈,不少年輕爸媽因忙碌把孩子交給了老人,或是老人出于親情需要,主動和子女靠近,承擔起帶孫輩的責任。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因帶孩子引發的老人如何安度晚年和隔輩看護帶來的家庭矛盾越來越多,像劉阿姨這樣“痛并快樂著”的老人成為很多二孩兒家庭老人的普遍現象。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二孩兒 出錢 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