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患不患癌純粹看運氣?

2017年04月12日 10:58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醫生,為什么我會患癌?”

“因為上帝之手!”

全國癌癥宣傳周到來前夕,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該研究稱,近2/3的癌癥基因突變可歸咎于健康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復制隨機錯誤,而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影響相對較小。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患不患癌癥純屬拼人品。

兩年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就曾發表論文表達相關觀點,由此引發的爭論一直延續至今。患不患癌全看“上帝之手”,那我們大力推廣的禁煙、運動、健康飲食、合理的定期的體檢等防治措施,又有何用?

在持續兩年爭論中,觀念已是越辨越清。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學家Cristian Tomasetti、癌癥遺傳學家Bert Vogelstein(貝爾特·福格爾斯坦)是該論文的共同作者,早在2015年,他們就提出了癌癥的發生歸咎于“壞運氣”的觀點,但由于當時是基于美國人群的研究,從而引發了一場爭議風暴,并受到來自科學界的批評。

這一次,兩位學者基于423個國際癌癥數據庫,利用數學模型分析了全球近70個國家人群干細胞分裂與癌癥風險之間的關系,且分析了乳腺癌和前列腺的數據,結果發現,無論國家的環境還是經濟發展階段如何,癌癥風險和干細胞分裂之間存在強相關性,得到了與兩年前一樣的結論,即66%的癌癥的發生可歸咎于DNA復制隨機錯誤,29%可歸因于生活方式或環境因素,剩下的5%源于遺傳因素。

研究還以胰腺癌為例,胰腺癌77%的突變可歸因于DNA隨機復制錯誤,18%為吸煙等環境因素,只有5%是遺傳因素;前列腺癌、腦癌或骨癌95%的突變是由DNA復制隨機錯誤造成。

2015年,同樣頂尖的《自然》雜志發表了一個來自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研究人員的文章,提出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者相左觀念:只有10%-30%的癌癥的發生可以歸結于基因突變或壞運氣,大多數外源性的癌癥風險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

這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要只盯著“2/3”這個數字看

我們大眾先要清楚的是,“這是一篇在腫瘤發病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文章”,研究者之一的Vogelstein教授乃癌癥研究界的泰山北斗。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鄧艷紅表示,刊登在《科學》雜志的論文,并非只為吸引眼球的不入流研究。這篇文章主要想突出:DNA在復制的過程中可能產生隨機錯誤。因此,分裂越多的細胞發生的幾率會越大。而且隨著壽命的延長,這種錯誤的幾率越大。“或者換言之,如果人能一直長命的話,基本上是必然要得腫瘤的。”

“但我們不要只盯著‘2/3’這個數字看。”鄧艷紅介紹說,要多角度綜合理解,這篇文章所說的2/3是所有腫瘤的均數,包括不同器官的腫瘤和不同個體的腫瘤,遺傳、環境、基因突變這三個致癌因素的比重各有差異,比如胃腸道腫瘤、肺癌,環境因素可高達50%,胰腺和骨腫瘤,幾乎都是隨機錯誤。“而且三個因素,可能單獨存在并不致癌,但相互疊加就癌變了,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細胞分裂次數,從而增加DNA復制隨機錯誤發生的可能。”鄧艷紅說。胃腸道腫瘤就有這種可能性,環境導致炎癥發生,粘膜修復增加,干細胞分裂次數增加,從而增加隨機錯誤發生的可能。

上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者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同樣指出,一些比較常見的癌癥,例如肺癌等確實還是主要受到生活方式的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大大降低人們罹患某些癌癥的機會。美國人患肺癌的比例為6.9%、腦癌是0.6%,咽喉癌則為0.00072%。煙草里的毒素可以導致肺癌。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科副主任醫師陳功同樣認為,運氣是一方面,環境等致癌因素我們不能忽視,一定程度上還是在可控范圍內。

這不是我們自我放縱的理由

與其消極被動等待“上帝之手”,不如積極主動維護健康。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并不否認,改變生活方式和習慣對預防特定癌癥有巨大幫助,但在預防其他一些癌癥方面可能沒有這么有效,因此,“我們應該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在可治療的早期階段診斷癌癥方面。”

正如有專家表示,如果很多人接受了第一個研究的觀點“癌癥只是因為壞運氣”,因此得出“既然癌癥不可預防,那何必為此付出努力”的消極思想,各國癌癥專業機構多年來的宣傳,比如禁煙、改善環境、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等等一系列的防癌措施的努力將付之東流。退一步說,即便得不得癌癥真的主要是因為運氣,積極的防癌措施還是能進一步降低這個風險。

2017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中國最新癌癥數據,并提出影響各類癌癥的不良因素,比如城市女性腸癌發病增長趨勢明顯,主要與不健康飲食、久坐、腰圍增粗有關;肺癌仍是各類城市男性癌癥首位,與吸煙和環境污染關系密切;乳腺癌依舊為城市女性癌癥的主要負擔,主要與城市女性壓力大、晚婚晚育、生活節奏快有關;肝癌主要與乙型肝炎、過量飲酒、食用霉變的玉米/稻谷有關;食管癌則與燙食、飲食不新鮮有關。

所以,鄧艷紅、陳功及很多腫瘤醫生均認為,基因突變是一方面,外在影響因素仍占相當比重,如果什么努力都不做,患癌幾率沒改變,但如果做一點努力,患癌幾率或許就能降低一些。正如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汪源教授、陳路教授、許恒教授共同撰文提醒,《科學》雜志論文的這項新發現不是我們放縱自己的理由,而應該成為我們研究、預防癌癥的新起點。

腫瘤預防大有可為

作為一名肺腫瘤科的醫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腫瘤科廖洪映教授指出,就肺癌而言,在預防方面,有三大明確的高危因素應該盡量避免。一是戒煙。美國的男性肺癌發病率逐年下降,就與控制煙草貿易得力有直接因果關系。二是避免大氣污染。除了政府加強環境治理外,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尤其要注意室內空氣污染。第三,盡量避免放射線。廖洪映教授指出,目前有數據顯示,醫務人員中的甲狀腺腫瘤發病率偏高,放療科、核醫學科、手術室等科室的職業暴露是一大因素。在核素檢查或治療后,嚴格來講,病人在72小時之內仍帶有放射殘留,醫護人員應該做好職業防護,患者家屬更應該引起重視,孕早期以及嬰幼兒等,要跟病人保持1米外的距離。

肺癌的早期篩查獲益非常明顯,早期(Ia期)5年存活率超過90%。廖洪映教授認為,高危人群應該及早進行相關檢查。如何判定是否是高危人群?就肺癌來說,55歲以上;吸煙指數超過400(一天20支抽了20年,吸煙指數即400);有家族癌癥史的30歲以上人群,可以做一些特定篩查檢查。但廖洪映教授提醒,PET-CT等不建議列為常規的體檢項目,除非是高危人群,身上已經發現可疑的結節,否則這樣所謂的“高端體檢”反而帶來負面的風險。

結直腸癌是國際上公認的可以通過人群篩查的手段來早期發現,從而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

但在臨床上,有不少痔瘡患者誤把腸癌引起的出血當作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病情。所以醫生往往建議,有便血的痔瘡患者應接受一次腸鏡檢查,以免讓腫瘤成為“漏網之魚”。

可鑒于腸鏡令人痛苦的傳說,很多人在腸鏡面前猶豫不決,怎么辦?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科主任李初俊副教授建議,可以考慮CT仿真腸鏡,這是一種新型的大腸癌篩查手段,當然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提醒患者應在專業醫生建議下,權衡利弊去選擇。

■專家觀點

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蘿因子):這篇論文不說明我們對癌癥預防的無能為力,相反,文章證明了早期篩查的重要性。同時,抽煙、喝酒、空氣污染、病毒感染等風險因素已然非常重要,要竭力避免。“普通大眾的防癌、抗癌的理念不應受到影響。”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腫瘤科廖洪映教授:《科學》雜志發表的這項研究,其意義在于解釋了部分找不到確切原因的癌癥,但無法就此推導出“癌癥預防沒有意義”的結論。目前的主流觀點仍認為,大部分腫瘤還是需要預防的,小部分腫瘤找不到確切原因,是否純屬運氣不好,還有待進一步證實。“比如肺癌中的鱗癌占比30%-40%,跟抽煙、大氣污染都有明確的關系。消化道腫瘤也明確與亞硝酸鹽攝入過多等飲食習慣相關。原發性肝癌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的關系也有明確證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腫瘤科主治醫生傅文凡:其實該研究團隊2015年就發表過類似文章,這次是2.0版本。“本身是個很好的研究,但被過度解讀了。”傅文凡指出,腫瘤的發生是多因素導致的,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腫瘤的發生,基因突變后人體還有自動修復功能,表觀遺傳學的調控。即使有少量“壞細胞”的出現,免疫系統也可以清除。“這項研究還只是一個基礎研究,尚需要更多證據去證明。腫瘤的預防,主要不是預防DNA隨機突變,而更多的是預防外界因素在其他層面導致腫瘤的發生發展。”(記者 李劼 嚴慧芳 通訊員 簡文楊 闞文婧)

編輯:趙彥

關鍵詞:患癌 看運氣 腫瘤預防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区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 亚洲香蕉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