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美學的生命力在于走進生活

2017年04月11日 15:26 | 作者:王確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生活美學不是美本身

藝術家們的創作中有美學,但藝術創作本身不是美學;我們用服飾美化自己、或陶醉于咖啡廳的空間情調之中有美學,但這種感受和體驗本身不是美學;園藝、造林和開鑿河道這些復制和創造自然的行為中有美學,但這些行為本身不是美學。美學只能是一種言說樣式。

按照美學之父鮑姆加登的本意,全部感性都是美學研究的對象。倘若人們需要使日常的生活感性成為美好生活的積極力量,成為一種訴諸于心理補償、靈魂凈化、情感愉悅的正能量,那么,僅僅滿足于與日常美感的相逢甚至陶醉于自認為是審美享受的感官之流中,這種平面化和淺表性審美活動對靈魂、情感和心境所具有的細膩而豐富的美妙體驗,以及從感官快適抵達反思快適的動態審美過程,便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

生活美學雖然并不必然要求是一種系統化的理論知識,而有時可能像一種就事論事、帶有某種“點評”或即興味道的美論思想,但它是在經典美學知識背景下的審美談論,與前美學時代的美論思想有本質的區別。這也許與馬克思說的螺旋式上升模式有些類似。所以,生活美學并不是經典美學簡單地介入日常生活的現象,而是在解釋日常美感的過程中修正、改造和重塑著自身。當我們帶著經典美學走進生活之時,當我們一次次地用人類的美學遺產來解釋審美大眾的美學關切之時,當我們不是把活生生的日常美感作為某種美學觀點的例證和手段,而是把解釋日常美感作為美學的目的之時,其實也在重新定義生活美學:首先,生活美學懸置所謂“功利”與“超功利”的價值判斷;其次,生活美學為身體、欲望、快感正名;第三,生活美學是以反體系為存在樣態的。總而言之,在生活美學時代,美學不再是具有鮮明邊界的自律知識體系,而是某種闡釋生活感性的言論集合。

推進大眾美學權利平等

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曾說,“人是天生的詩人”。不論克羅齊說這話時基于什么經驗,但至少可以知道當時已有條件提出這樣一種詩學平等的主張。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今天,也許我們更有條件用“美學平等”來描述這個時代的真實情況,或者預示即將到來的明天。

在當今日常生活在審美感性的包圍之中,說人們不想對審美有專業一些的認識,不想對審美有更恰當的判斷力,不想對審美進行美學的談論,不想在掌握某些美學理論的背景下自覺地設計審美人生,大概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日常生活審美化呼喚美學走進生活,呼喚生活美學在日常生活中現身,呼喚審美大眾人人都成為“美學家”。

經典美學自覺不自覺地帶有某種偏見,以自身的純粹性傲視日常生活美感,歧視所謂生活美學,輕視審美大眾的美學談論。生活美學則是關注生活感性,尊重審美大眾的美學需求,樂于生活感性走向更好的審美品質,愿意有更多的審美大眾有興趣并能夠對日常生活美感進行談論,從而參與到生活美學的言說主體行列之中。

在推進政治、教育和社會財富分配權利平等的歷史進程中,自上世紀90年代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轉向自己的文化權利和美學權利,為獲得審美享受、美學權利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越來越多,其關注度是此前無法比擬的。盡管后現代文化并非存在于當今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那種試圖顛覆等級、特權和權威,拆解中心與邊緣、專業與非專業等各種界限的主張,并非偶然現象,實際是我們這個時代土壤必然生出的觀念,是這個時代生活自然而然的表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許多人心中存在的思想傾向和人生訴求。

當今社會,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人們的知識水平、文化素養普遍大幅提高;類似于中產階級的群體已形成規模,他們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城市生活的時尚;人們為美學“做功課”所需的紙介圖書、電子書、互聯網平臺等條件已相當便利;自媒體為個人自由發表美學言論提供了多種空間。凡此種種,已經為審美大眾成為日常美感的言說者、成為生活美學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這些已有的條件所釋放的功能不僅僅是條件本身,它們同時在強烈地激活生活美感的神經,喚醒審美大眾談論美學的熱情。這種審美大眾主體與時代生活實際匯聚而成的能量,不是誰的意識、觀念、主張能夠左右的。當此之際,有定力又順應潮流才是明智的選擇。

一位海德格爾特別看中的詩人荷爾德林有句詩說:美更喜歡/在大地上居住,而且無論何種精靈/都更愿意與人結伴。這詩句每每在我心靈中回響時,都不僅激起我詩學的感動,還給我思想的震撼。美既然在大地上,在日常生活中,美學的生命力難道不是在這里生長、在這里展開嗎?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美學 生活 審美 時代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 亚洲中文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电影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