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雄安新區父母支持北漂子女辭職:不差你掙的那點錢
新區給小城帶來了機遇
作為在外闖蕩近30年的雄縣人,張勝民最關心的不是房產,而是未來具體能夠做什么。“聽說有坐飛機過來買房子的,我們就樂了。政府這次(控制房價)的措施太好了,對本地人有好處,對未來的年輕人更有好處”。
張勝民告訴記者,他14歲時就輟學去了北京,一開始賣羊肉,后來又去建筑工地當小工,“一天掙4塊錢,樂壞了。”2001年時,他曾經干過一年包工頭,結果由于不懂管理,底下的人起了內訌,也沒有落著錢。
直到進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當司機,張勝民才算摸著了門道。那段時間,張勝民做過車隊長,也做過工會副主席。招進來新員工后,他就會帶著這些人去北大清華聽免費的課程,跟高學歷的人接觸,轉變思維。
張勝民想過留在北京,但因為買不起房子,還是在2012年回到雄縣。受上一家單位的影響,他把創業的目光投向了健康領域,先后在縣城內開設了一家凈水機代理店和一家近視治療機構,但一直不大賺錢。這次借著新區的機會,他又想到了兩個創業點子,一個是餐飲,一個是包含保姆、招工在內的各類中介。
更多雄安的年輕人,從新區看到了商機。安子龍最近一直忙著在容城倒騰東西,車、車牌、公司營業執照都賣。由于最近的行政區劃變動,包含容城字眼的牌照也被炒上高價。原來安子龍辦理容城開頭的營業執照只用了700元,但現在已經有親戚想花兩萬元買下它。
為了轉行影視不惜辭職的張明,在仔細研究雄安新區的發展規劃后,也萌生了新的想法。張明告訴記者,他現在也想去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公司體驗一下,因為這兩類工作都能和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的定位結合起來。
對于供職于中核集團的楊冰來說,現階段只能靠轉發“尋找張英森”的文章過過癮了。這個被杜撰為在雄安新區成立前,賣掉老家住宅購買北京商住,并馬上接到公司通知搬入新區的“2017年最悲催人物”。不過,楊冰告訴記者,如果集團公司選擇遷入雄安,他必然會回來建設家鄉。
雄安來了 原有的工廠怎么辦
從新區成立的狂喜中逐漸冷靜下來的雄安人,開始關注他們將要面臨的一系列變化。
一份刊登在雄縣政府網站的資料稱,雄縣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塑料包裝印刷基地,2015年從業人員5萬余人。但這些當地政府的納稅大戶和就業支柱,也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在雄縣做塑料生意的王強告訴記者,他平時會從北京天津拉來廢舊塑料,然后化成半成品,再銷售給雄縣生產塑料顆粒的企業。他覺得雄縣新區成立后,勢必會關停這些有污染的企業,將塑料行業外遷。
“有能力的企業,有納稅記錄什么的,政府可以給你劃一塊地,讓你去(工業園區生產)。但是雄縣的許多塑料企業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在家里有幾間房,買兩臺機器就能干。以后(這類企業)肯定沒戲了。”王強說。
將服裝視為支柱產業的容城,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安子龍家里的染布企業屬于重污染行業,現在都快干不動了。“我們廠最厲害的那一年光環保罰款就交了300多萬元,鍋爐要做煤改氣、煤改電,成本也上去了。”安子龍說。
在安新縣城當教師的季英杰,現在很為他開工廠的弟弟擔憂:“我弟弟37歲了,干金屬有色干慣了。你再讓他干別的去,不可能像歲數小的一樣可以從頭再來。”
除了這些需要政府解決的產業疏解問題,雄安人對于安置搬遷的問題更是格外關注。多位居民表示,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出臺關于雄安新區更為具體的實施規劃。
但在季英杰看來,安新改或不改新區,對他而言區別并不大——孩子今年13歲,應該等不到大學入駐新區了;醫療會好點,以后省得去北京看病了;白洋淀會更漂亮點,但是過去玩就不能這么隨意了。
在家鄉變成擁擠的大城市前,季英杰只想在自家的小園子里種種花,喂喂鳥,享受最后的小城時光。“有人給我600萬元(買這所房),我也不賣。”他說。
(應受訪者要求,張勝民、安子龍為化名)
記者 史額黎 實習生 王方然 胡怡
編輯:梁霄
關鍵詞:雄安新區 北漂 子女 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