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揭秘二手車買賣潛規則:只需幾百元 里程表隨便改
市場管理方介入 愿為雙方調解
后來,記者又和李先生來到交易市場接待中心,市場管理部負責人孫女士給出類似說法,“商家這樣的做法并不違規,因為合同中確實寫著‘不確保’。既然這樣,買家后期發現公里數與實際不符,也無法追究商家的責任,商家不存在欺詐行為。”
她舉例說,在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有不少店鋪給消費者承諾提供“4保車”,其中就包含了對公里數的確保,這也都是明文寫入購車合同的內容,“如果這些商家賣給您的車后來出現里程數不一致,那肯定就給您退全款。但這些‘不確保’的商家,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確實不能保證。”
此外,孫女士還表示,作為市場監管方,他們一直在指導商戶誠信經營,但商戶到底要不要給消費者確保公里數,還得他們自己決定。對于李先生的遭遇,孫女士也轉述了博興世通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想出5000元賠償的意愿。
而李先生則認為,購車前車身的廣告、銷售人員的介紹,都咬定這車只跑了8.1萬公里,這個里程數是他決定購車的重要因素,結果現在卻打算給5000元了事兒,“太兒戲”。
他提出要以這輛車的收購價購買,也就是讓車商退還從他身上賺取的6萬元利潤,“當然了我也可以做讓步,畢竟自己開了三個多月。”
昨天上午,李先生接到舊車市場投訴處理工作人員電話,問他是否能夠接受退還一萬元的調解結果,如果可以,市場再和二手經銷商協商。李先生表示不同意,此事還在進一步協商中。
記者調查
里程表虛實難測 不少人吃啞巴虧
普通消費者選擇二手車,最看重的幾個因素一般是車輛是否出過重大交通事故、是否涉水、車輛已行駛公里數。
相比李先生的遭遇,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更多的二手車消費者即便后來發覺車輛里程數,甚至維修程度與賣家所說的并不一致,但因不掌握確鑿證據而沒法維權。
去年年底,張先生買了一輛二手東風雪鐵龍C4L,看里程表這車只開了4萬多公里,車況良好。買了一個多月后,車輛的變速箱就“罷工”了。張先生來到修車店后,修車師傅一眼識破這輛車被動過手腳,“就這個損耗程度看,這車絕對開了10萬公里以上了,你肯定被騙了。”
但因只是修車工人根據車況的推斷,張先生沒有其他證據,也只能吃啞巴虧。在網上,這樣的買家并不少,但也只是在論壇里發帖抱怨一下,告誡后來者多留個心眼兒。
編輯:梁霄
關鍵詞:揭秘 二手車 潛規則 里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