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高橋舞者”王超:把世界最高橋當藝術品去建好
“山高路遠渾不怕,誓將高橋立黔巔”
2012年9月,北盤江大橋開始建設,王超擔任該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北盤江大橋是杭瑞高速貴州省內畢格至都格段的控制性工程,其橋面距離谷底高達565米,為世界第一高橋。該橋的建設,對西南地區尤其是貴州西部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2012年9月,項目剛剛進場,很多技術員看到現場的施工條件頓時傻了眼:通往施工點的道路只有一條不到兩米寬的臨靠懸崖的鄉間小道,而且年久失修,不僅起重機、挖掘機等大型施工裝備無法通行,即便是普通車輛也只能勉強通過,更讓人頭疼的是,這里沒水沒電,要在這樣的條件下修建一座世界級橋梁,困難可想而知。年輕的技術員開始后悔到這里來,甚至有的人頗有怨言,而作為技術總負責人,王超卻勉勵大家:“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是越艱苦越能體現我們的價值。因為我們干的就是鋪路架橋的事情,如果路好走,就不需要我們來了!”
帶著無所畏懼的信念,王超帶領技術員們開始了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他們憑借著雙腳進山進行勘察,每天早出晚歸,穿山越嶺,大山的路不好爬,王超的鞋磨破了三雙,摔過的跟頭數也數不過來。為了節約時間,“勘察隊”在野外吃著自帶的餅干和礦泉水作為午餐,下起了雨,幾個人就擠在傘下,王超的胃病復發了,他就強忍疼痛,關節受不了山里的寒氣了,就找塊護腿綁起。晚上,回到山腳下依然不能休息,簡單吃過晚餐后,又馬不停蹄地匯集數據、討論方案。就這樣,施工便道、供水供電的布線、辦公生活區和攪拌站等臨建的選址均被勘察出來,隨后,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建設,兩條共8公里長的“18彎”盤山便道在“精雕細鑿”下從山腳延伸到山頂,600米高差的三級泵送供水管道在肩挑背扛下,從山谷底的北盤江筆挺而上,16000多平方米的臨建用地在山巒間“炮轟”而出,大型設備和建筑材料可以進場了,水與電也通了——而這看似最為基本的事情,其背后的艱辛和汗水只有王超和他的“小伙伴”知道。
“大橋是我們的作品,我們要對每一個細節負責”
北盤江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橋梁?!拔覀円欢ㄒ堰@座橋當作一件藝術品去建好,要對每一個細節負責,為這里的老百姓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對于這樣一座意義非凡的橋,王超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和建好大橋的決心。
他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講標準,重規范”,唯有如此,才有資格醞釀出一顆“匠心”。王超常說,鋪路修橋是積德行善的事情,質量上不能出半點問題。他要用好國家的每一分錢,要時時刻刻為國家負責。他負責的項目要“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他用創新驅動生產,成立了“職工創新工作室”,在全世界范圍內首次運用了鋼桁梁邊跨頂推施工工藝,并獲得成功,將大橋施工工藝推高到國際領先水平。
轉眼間,一座世界級橋梁已經屹立在北盤江上,565米的高度在國際上得到了熱烈的反響。王超將自己的汗水灑在一座座橋梁上,他就像一個舞者,為建造中國的超級工程快樂地舞蹈著,闊步前行著。(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世界 最高橋 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