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7年04月10日 10:25 | 作者:徐德莉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也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做出了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人的現代性轉化和民族共同體構建的本質都是一種文化的“尋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二者存在內在的歷史認同、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之辯證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精神力量。

經濟利益共同體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馬克思曾強調民族形成重要原因之一是經濟原因,指出共同的經濟生活、經濟依附、經濟聯系在民族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因素也是中華民族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文化等全部要素系統“賴以旋轉的軸心”,因此,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塑造中華民族經濟利益共同體。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經濟環境,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物質保障。

經濟包含著各種文化因素,生產力充實著各種上層建筑,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本身包含著科學文化、教育、管理等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打造了一條增進歐亞各國更加緊密的經濟聯系、更加深入的共同合作、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的互利共贏的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了海陸通道互聯互通建設,拉緊相互利益紐帶,有效地推進各國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充分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的中國力量。這個偉大的“一帶一路”倡議既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合則強,孤則弱”的內涵,又是對西漢開啟的絲綢之路歷史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充分體現了對傳統文化應用中的傳承和創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貫徹落實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我們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要結合少數民族文化特色,要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出發,不以GDP考核為重心,注重綠色GDP考核,轉變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改進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模式,促進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民族互惠”經濟利益共同體認同。

文化共同體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精神磁場。文化觀念不僅是經濟基礎、物質客體的主觀反映,而且是經濟基礎、物質客體創建的推動者和發動者。文化作為民族共同體的精神承載體,它在承載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賦予民族文化以時代精神。“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團結之魂”。可以說,沒有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的建構也就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精神構建的實質就是一種文化尋根和文化建構,因此,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中國共產黨用自身的偉大實踐,詮釋了中華文化如何通過吸取世界先進文化和古代燦爛文化的精華,闊步走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實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從自發走向自覺的歷史性成就。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既包括對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也包括對當代中國與時俱進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近年來,形形色色的文化虛無主義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成巨大挑戰。近年來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背后都掩蓋著西方價值觀和政治觀的滲透。因此,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要求各族群眾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確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使中華文化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加強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共同體認同的建設,應充分發揮文化工程的引領力,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意識。

政治共同體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現實場域。馬克思說:“文化結構、經濟結構與政治結構是基本要素,這里面最主要的是經濟機構,它是所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文化結構與政治結構在一個統一的整體內發生互動作用。”政治、經濟和文化結構是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文化結構和政治結構這種內在的互動作用,有時會讓反作用變成能動作用,如政治體制對文化體制和經濟體制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鑄就了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領導核心。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先后提出民族獨立、民族平等、民族自治等民族共同體理念。早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就積極倡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日,共同斗爭,特別強調中華民族統一性、整體性,積極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開辟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新的征程,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趨于完善,反映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與政治共同體的創建有其內在統一性。

根據馬克思對于整個人類文化發展方向的設想,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勢所必然。為此,我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吸取世界先進文化之精華,又要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特色,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認同、經濟利益共同體認同、精神文化共同體認同。

(作者:徐德莉,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AV大片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乱码字幕不卡 |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 性爱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