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以文化自覺促進藝術自覺
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強,這三個階段代表著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完整過程,文化自覺應是這一過程的基礎。而藝術作為文化的精華,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集中展現。如何才能讓中國傳統藝術在促進中國文化自覺、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對中國藝術工作者來說是一個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可以從費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覺”思想中獲得對藝術工作的啟發,以文化自覺促進藝術的深層自覺,讓中國的藝術工作能夠與時代呼應、與社會接軌,從而助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
黃 卓 繪
文化自覺的前提是開放。如果一種文化保持自我封閉的狀態,就無所謂與他文化的關系了,封閉的文化狀態往往會因為失去與他文化的交流而沒有生氣最終逐漸走向衰弱。這對藝術工作的啟發就是,藝術也不能完全與社會、與生活、與時代隔離開來,即不能走向極端的“藝術本位”的范式或者說單一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價值訴求。《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繁榮藝術生產創作要“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體現了將藝術與時代、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的文化精神。“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時代和生活必將為繁榮中國藝術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和動力,而藝術的繁榮也將推動和提高時代與生活的審美層次和追求。
文化自覺的基礎是認識自我文化、他文化及二者關系。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其次是理解所接觸的文化。”文化自覺不是自卑,不是自大,也不是盲目追求絕對平等,而是理性地看待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關注中國傳統藝術,比如近日發布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指出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這就是要求我們對自己的傳統工藝有一個摸清家底的自知之明;另一方面還要理性地理解外國藝術,既不能盲目排外,認為只有中國的藝術才是最有價值的,也不能崇洋媚外,認為外國的藝術才代表先進、科學;同時,還要用科學對比的眼光和方法發現中外藝術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文化自覺的途徑是“古今中外、擇優劣汰”。費孝通先生指出,認識自己的文化,要根據其對新環境的適應力決定取舍;而理解所接觸的文化,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在藝術工作中,對于古今中外的藝術我們都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認識其特征、價值與局限,從而發揚其優點,改善其弊端,使傳統藝術既能保持住其精神內核,又可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規劃》指出“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這是對傳統藝術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做出的正確引導。
文化自覺的目的是“為我所用,共同發展”。費孝通先生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來總結他對未來文化發展的愿景。“各美其美”就是說要自我認同,要保持中國文化的個性。“美人之美”是指要與外國文化進行交流對話。“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則是一種世界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盛況。在藝術工作中,我們應著重關注中國藝術的民族性和特殊性,因為這是中國藝術之為中國藝術的關鍵所在,也是中國文化獨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文化部大力推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正包含著對中國優秀傳統藝術價值的肯定,是以文化自覺推動藝術自覺的生動體現。同時,還要認識到藝術作為人類的共同財富,也蘊含著某種世界性與一般性,這就需要我們加強與外國藝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共同繁榮和發展。
文化自覺為藝術自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資源,而藝術自覺則是文化自覺的深刻表現和重要載體。以文化自覺促進藝術的深層自覺,不僅有利于傳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更是中國對人類文化多元性、藝術寶庫豐富性做出的一份努力和貢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文化自覺 藝術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