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清明祭祀須“清明”
睹物思人,又是一個懷念的季節。追憶親人、寄托哀思,本來是充滿溫情的事。然而,和往年一樣,不少地方在祭祀場所又出現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和滾滾而起的煙火。一些市民吐槽:置身其中,猶如“在炮火中穿行”,為清明節平添了污濁之氣。
庸俗之風緣何而來?愚昧無知使然。有人認為,先人活在世上享用的和沒享用的,在“陰間”也一樣不能缺,這是扭曲的虛榮心和奢靡欲在作怪;而中介們提供的“超前”游說服務,也在推波助瀾。傳統民俗中摻雜了腐朽和庸俗的東西,就離民俗的本質越來越遠;一種背離時代進程的風俗如果為更多人所接受,將會帶來更大的負面效應,甚至成為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桎梏。
那種互相攀比、講究排場、粗俗愚昧甚至傷風敗俗的祭祀行為,不僅有違當代文明,也是對逝者的不敬和恥辱;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也完全失去了祭祀寄托哀思的本意;不僅與傳統美德相悖,也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讓清明節重現“清潔而明凈”,提倡文明、健康、環保、回歸自然的祭奠方式,體現著中國人追隨現代文明的決心和勇氣。在清明掃墓活動中,倡導文明祭祀,既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移風易俗、端正社會風氣的重要內容。
令人欣喜的是,在許多地方,清明節的陋習正被人們摒棄,而改以敬獻鮮花、栽種綠樹的方式紀念逝者,網上祭祀也得到普遍的認同。與那些亂七八糟的陋習相比,對逝者敬上幾盞清茶、一束鮮花等,用這種文明方式祭祀,更能表達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逝者也是最好的紀念和安慰,值得推廣和提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清明 祭祀 文明 逝者 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