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證監會開“史上最大罰單”是“猛藥去疴”
34. 7億元的“最大罰單”背后,是證監會的有力提醒:在“加載”了法治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只有保持對法律法規和監管的敬畏,才能確保投資收益不會化為烏有。
這顯然是資本市場上的一記重磅消息:3月30日,證監會對“資本大玩家”鮮言依法作出“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金高達34.7億元。這也是證監會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
統計顯示,2016年證監會全年的罰沒金額為42.83億元,而對鮮言一人的罰金就達到34.7億元,這無疑亮明了監管部門重拳治亂、猛藥去疴的決心。處罰不惜讓人傾家蕩產,體現的正是零容忍姿態。這對資本市場顯然是種震懾:有關各方應以此為戒,嚴格依法合規運作。
在該事件中,鮮言虛假申報、操縱股價,還控制信息披露內容及節奏,在資本市場曾“風云一時”。在互聯網金融題材大熱期間,他操縱的多倫股份在ww.p2p.com網站正在籌備、尚未運營的情況下,公告稱“可以使公司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處于領先的競爭優勢”,誤導了不少投資者。
今年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全國證券期貨工作監管會議上,明確表示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而鮮言的市場操作行為,瞄準的就是對散戶扒皮吸血。他被重罰,不過是飲鴆止渴在違法后果層面的顯現。
證監會對鮮言開出34.7億元的罰單,容易讓人聯想到年初法院判決的“徐翔案”,該案最后罰金是110億。在近來的這些大案中,刑事罰金或行政處罰金額巨大、動輒頂格處罰,已成常態,這充分凸顯了股市監管力度的加碼。
“加強監管”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幾記罰到讓違法者肉痛的罰單。對徐翔、鮮言們的重罰,就是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行為最有力的震懾:別看今日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現在韭菜割得越兇、作妖作得越猛,將來被處以“沒一罰五”的頂格行政處罰,可能連本帶利吐出來都不夠。
本質上,在法治化的資本市場,正常情況就該是:投資者只有保持對法律法規和依法監管的敬畏,才能確保投資收益不會化為烏有。
無論是“逮鱷”,還是對鮮言的34.7億元重罰,其實也都是新監管理念的試金石。在新監管理念下,證監會嚴查快辦,稽查執法效能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籌碼投機模式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A股市場也能更趨完善。
值得關注的是,現在很多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大量利用現代互聯網金融技術,具有隱蔽性。比如,鮮言采用信托計劃加HOMS(全托管模式金融投資平臺)分倉交易模式,而HOMS系統未實名登記,此種交易模式隱蔽持股特征明顯,調查難度大。這也是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說的“新型案件的挑戰”。
雖然2016年銀監會《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網貸機構專門設立了紅線,即“不參與高風險證券市場融資或利用類HOMS等系統從事股票場外配資”,但這只是屬于部門規章,還沒上升到法律層次。這就需要像證監會負責人說的,要“在立法、修法時予以更多關注”。
股市亂象侵害的是民眾利益,更會帶來宏觀經濟風險。像鮮言、徐翔之類的“大鱷”呼風喚雨的危害,就不容小覷。不對其重罰,無法確立資本市場監管的執法威嚴。因而,哪怕他們玩的手法再隱蔽,監管嗅覺都應捕捉到。這樣才能讓中國股市以健康面目,反哺股民和中國實體經濟。■ 社論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監管 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