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成都女學霸圓夢牛津 中考后曾獲百萬獎學金
“激發自我教育能力”
瞿傲寒的父母都是科研人員,對女兒的成長更多是放手與尊重。“在父母眼里,我一直是一個不特別聰明,又有些內向的女生,但一路走來,我都在不斷刷高父母期待值。”她父母說最大的育兒體會就是“要激發孩子強大的自我教育能力”。
雖然離家四年,但是女兒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與父母通電話,“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與家人的距離。”每當遇到考試、心理上需要疏導時,“軍師”媽媽都會及時出現,“在我要面臨大考的年份會多來看我幾次。因為媽媽常來探班,所以回家次數也沒有很多。沒有大考的時候一年回家兩次,有大考的時候一年回一次。”
人物特寫
為新加坡經濟發展
提出建議
建議政府建立“失敗公司保險制度”
在瞿傲寒手邊,除了最喜歡的經濟學讀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著作:《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從一個彈丸之地發展成亞洲經濟強國,新加坡經濟社會發展之道深深地吸引著這個成都女孩。
新加坡經濟增長模式遇到的挑戰和瓶頸是什么?如何在生產力和創新方面應對挑戰?2016年,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主辦的“新加坡經濟的未來”論文比賽,向全社會征集未來提升新加坡社會生產力和創新發展的建議。
在這項新加坡最高級別的經濟學競賽中,參賽者有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等等。瞿傲寒和自己的新加坡同學一起組隊,用3個月的時間查閱文獻、政府工作報告,最終寫成了數千字的英文報告——《為新加坡經濟把脈》。在這篇論文里,瞿傲寒從新加坡社會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刻,懼怕失敗的觀念為出發點,建議政府建立“失敗公司保險制度”,降低創新失敗風險,還建議政府建立機制保障學生可以休學創業。
“可能是我們新穎的視角贏得了勝利。”瞿傲寒破格成為該項賽事的外籍高中生選手,最終從51支入圍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最高獎獲得者。19歲的她,就和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們站在了一起,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在新加坡《聯合早報》
發表評論
剖析新加坡的“中產階級焦慮”
除了參加義工,瞿傲寒每天必做的一門功課就是讀報紙。“我可以不學習,但是報紙必須要看。”新加坡《海峽時報》是她每日必讀,在新加坡四年里,她用英文、中文在當地最大的兩家媒體《海峽時報》與《聯合早報》發表文章有十余篇。從政治經濟到儒家文化,她所涉及的話題包含著自己在新加坡做義工、走街串巷時,看到的最鮮活的題材。
在崇尚任人唯賢的新加坡,近年來自國內外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新加坡中產階層更是焦慮不已,他們傾盡全力把孩子送進各種補習班,已經成為新加坡突出的社會現象。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呢?
瞿傲寒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新加坡中產階層焦慮和隨之而來的補習現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新興的中產階層需要幾代人的沉淀,才能漸漸擺脫焦慮,才能不削尖腦袋去追逐公務員、律師、醫生這些所謂的人生贏家之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攝影劉陳平
編輯:梁霄
關鍵詞:成都 女學霸 牛津 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