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西藏發展進步的“好聲音”持續唱響
“喜馬拉雅山啊,再高也有頂啊……藏族人民再苦,再苦也有邊啊,共產黨來了苦變甜啊!”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頒布命令在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從此,雪域高原進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嶄新歷史階段。
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58周年之際,能歌善舞的藏家兒女,端起香濃的青稞酒,唱起歡快的歌謠,盡情歌頌對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熱愛。
西藏軍區軍史館內,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生動記錄著人民解放軍挺進西藏、解放西藏的艱苦歷史。在懸崖上開路,在冰河上架橋,穿越昆侖山、唐古拉山、雀兒山,橫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終于建成了川藏、青藏公路這一世界公路史上的空前壯舉。
然而,許多筑路解放軍官兵,卻長眠在這兩條高原“幸福路”的沿途,他們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
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無數高原兒女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深情,化為無盡的拼搏和無私的奉獻,將“老西藏精神”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始終,用實際行動發揚光大“老西藏精神”,打造了西藏繁榮發展的堅強基石。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兩次進藏,歷時十載,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任阿里地委書記期間,一心為民,把一腔熱血和生命,都獻給了雪域高原。1994年11月,孔繁森在工作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他留下的遺物,是僅有的8.6元錢款和去世前4天寫的關于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
廣東援藏干部、易貢茶廠黨委書記黃偉平援藏期間,先后挑起察隅農場、易貢茶場兩個企業的“爛攤子”,把沿海的先進管理思想和工作理念與兩個企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讓兩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重見生機。
在自治區開展的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中,駐索縣嘎美鄉5村工作隊隊長扎西平措在8個月的駐村時間里,時刻把村里的發展掛在心上,為群眾爭取到技能培訓、水電站維修、溫室大棚、基層文化設施建設、修建公路、牲畜扶貧等項目,落實資金超過400萬元。直到2011年11月17日,他把生命獻給了嘎美鄉……
58年彈指一揮間,“老西藏精神”從軍營、地方黨政部門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個角落,已在西藏這片高天厚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58年來,西藏人民從倍受奴役到當家做主,一代代西藏人秉承“老西藏精神”,用青春和熱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一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新西藏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我從一個目不識丁的小乞丐到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從舊西藏最底層的人到新西藏的人民教師、國家干部,從身無一物、居無定所到擁有一個幸福溫暖和睦的家,這是怎樣的巨變。”說到西藏的發展進步,自治區教育廳退休干部土登幾度哽咽。
土登的人生變化不過是千千萬萬西藏農牧民子女的縮影。舊西藏,廣大農牧民子女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西藏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達95%。如今,我區教育事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全國率先實現學前至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2016年,我區農牧民子女高考錄取率達到75.4%。
今天的西藏,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自我造血”能力也越來越強。從2009年起,全區生產總值連續實現百億級穩定增長,2016年達到1148億元,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地方經濟發展已步入健康發展軌道。以旅游業、藏醫藥、民族手工業、特色農牧業等為代表的西藏特色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西藏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旅游業正成為重要的“造血”產業。
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達114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各項社會保險參保300萬人次;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5.21%和96.32%;鄉鎮衛生院藏醫藥覆蓋率達89%,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2%;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全年接待游客2315萬人次、總收入330億元,10多萬農牧民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天然飲用水銷量60多萬噸、增長41%,“西藏好水”走出高原、走向全國。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進步一刻不息,西藏發展進步的“好聲音”持續唱響,堅持弘揚“老西藏精神”成為推動我區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精神源泉。
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雖面臨重重挑戰,但有“老西藏精神”的支撐,敢于創新、勇于開拓的西藏人,正邁著自己的步伐躋身發展的潮流之中。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西藏 發展 進步 農奴 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