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細數人工智能的“新身份”

2017年03月31日 10:47 | 來源:人民郵電報
分享到: 

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強大,人類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不久前,普華永道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未來15年內,英國約有1000萬個工作崗位可能被機器人及自動人工智能取代。報告還預測,到2030年,約有30%的英國職位將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德國為35%,日本為21%,而美國高達38%。這并不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類似的報告,麥肯錫預測,到2055年全球經濟體的有薪工作中,49%將實現自動化,受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與印度。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甚至認為,10年后人工智能將替代世界上50%左右的工作。

t01eced125a499f543a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些報告提出的可能性,因為隨著機器學習技術不斷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制造、IT等行業中得到應用,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替代人工。那么,人工智能還將勝任哪些工作,擁有哪些“新身份”?我們不妨發揮一下想象力……

金融分析界的“超強大腦”

當AlphaGo 戰勝了一眾圍棋頂尖高手后,人們在驚呼之余并沒有意識到AI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多大影響,畢竟圍棋離大部分人的生活很遠。但當今年年初,美國高盛集團高管在一次研討會上宣布,其在紐約股票交易柜臺雇傭的600名交易員已被削減至2名時,人們一片嘩然——很多行業的飯碗都在被人工智能AI搶走,金融業首當其沖。

早在2014年,一家名為Kensho的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他們推出的產品“沃倫”能夠在短時間內高效地將獲得的海量經濟數據、金融交易信息等轉化成預測模型,從而提高投資理念測試的效率、質量和數量,對傳統的理財顧問發起挑戰。

而隨著近兩年來AI領域的迅猛發展,這種可怕的替代人工之勢愈演愈烈。今年2月,摩根大通宣布開發了一款金融合同分析軟件COIN,原先需要律師和貸款人員絞盡腦汁耗費36萬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COIN只需幾秒就能完成,這讓華爾街很多交易員和對沖基金經理感受到嚴重的沖擊。

據了解,COIN還只是其斥巨資開發的2000多個技術項目中的一個,摩根大通專門設立了技術中心,聘用約4萬名技術工作者,技術預算達96億美元,專攻大數據、機器人和云基礎設施,期望借此找到新的收入來源,降低人員成本和風險等。

不過令金融白領們稍感些許欣慰的是,有專家指出,未來五到十年AI或許還不能取代很多人工交易。AI現在承擔的還是比較簡單的交易,而對于一些復雜交易,例如大宗商品交易、石油交易等等,還需要對市場的直覺,需要對整個市場的全面分析和準確判斷,因此人類還具有一定優勢。

“隱形”的駕駛員

學車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難事。即便駕照考下來,能夠順利上路也是不容易的。因此自動駕駛技術受到很多人的關注。隨著特斯拉等廠商的大力投入,自動駕駛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終于成為現實。

以特斯拉為首,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在這一領域,互聯網企業走在了傳統汽車廠商的前面。特斯拉聲稱,其Autopilot 已經實現了超過2 億公里的安全行駛。有數據顯示,在美國平均每1.5 億公里發生一起致死交通事故。

自動駕駛為人們出行帶來了便利,同樣也對傳統的駕駛員這一職業帶來挑戰。人工智能下的自動駕駛是不是能夠替代駕駛員?這很有可能。

今天,越來越多的廠商投身于自動駕駛領域,而市場上的一些汽車已經具備了簡單的自動駕駛功能。在這一驅使下,人們很自然地認為,人工智能下的自動駕駛將淘汰未來大部分的駕駛員崗位。數據顯示,英國交通運輸行業約有95萬個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占目前員工總數的56.4%。首當其沖的是倉儲和運輸、物流行業的駕駛員。根據畢馬威的預估,在未來數十年內,自動駕駛車輛也許能將事故發生率降低80%。

出租車司機也將受到自動駕駛的沖擊。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無人駕駛汽車,使用軟件呼叫,進入車輛之后直接報出目的地就能將乘客送達。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完善,這一場景將很快在現實中出現。

然而關于自動駕駛,最大的爭議在于監管和立法。這涉及汽車的制造商、擁有者和使用者,一旦發生事故,責任如何界定和劃分?更重要的是,要界定汽車和乘車人的責任,這甚至涉及機器與人之間的倫理問題,非常復雜。

更嚴格的金融監管員

構建金融系統的基礎是數據,而人工智能在數據處理上有著人工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讓人工智能完成金融監管的工作似乎順理成章,但這種只基于數據分析的金融監管,無疑會更加嚴格。

讓人工智能完成金融監管工作的條件已經具備。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前局長謝平表示,金融監管相關的大數據已經完備,機構數據、交易數據和社會網絡中相關行為數據,可以利用數據技術將其動態標準化,金融監管的各種指標及其變動都可以看做是模型的參數;監管機構所有人員關于金融監管知識的總和,對人工智能而言,都是可統計和可掌握的;機器學習可以模擬統計規律,自動校準算法,跟蹤并算出每個金融機構的風險和金融系統風險,并在此基礎上給出解決方案。謝平特別強調,尤其是伴隨著人類金融交易越來越復雜,人工金融監管面臨的挑戰就會越來越大,而人工智能憑借著比人工更高的效率,將成為金融監管的必然發展趨勢。

不過,讓人工智能來進行金融監管工作,并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正如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所說,中央銀行的監管與金融市場中跟蹤股票的人工智能非常不一樣,央行的政策制定既要有“建設性”又要有“模糊性”,有一個與市場博弈的過程,而這顯然是人工智能無法勝任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惠曉峰也表示,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是一個優化,讓計算能夠逼近人們想要的那個目標,但其本身并不知道中間的結構,因此如果政策或者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機器就需要重新學習,它不可能比人更加聰明。

消除病痛的妙手醫生

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在顯著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隨著手術機器人技術的日漸成熟,那么未來是否會有一些簡單的手術將由手術機器人獨立完成?這是否也意味著一部分醫生將因此而喪失崗位?

近日,《Science Robotics》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稱,瑞士伯爾尼大學研發的一款機器人,在醫生的監督下順利“主刀”完成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之前類似于達芬奇機器人這樣的手術機器人需要由醫生操作手術臂進行手術,而這款機器人則是只需要醫生在一旁監督,完全由機器人自己“主刀”。這對于手術機器人技術而言,無疑是一次進步。

據悉,相比較人類,手術機器人在感知力和靈敏性上都有優異的表現,而且不會受到體力的束縛,因而當前越來越多的醫院引入手術機器人。

不久前,一款植發機器人的出現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傳統模式下,醫生要為患者植入2000根頭發,需要耗費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醫生還要人工提取毛囊,無論是對于患者還是醫生而言都是煎熬。

如果將植發交給機器人會出現什么情況?植發機器人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取到高質量的毛囊。這意味著采集毛囊不再需要多至10人的龐大植發團隊,只需要1名訓練有素的醫生,按照患者特殊的體質和頭發參數設置系統,植發機器人就能自動篩除低活性的毛囊,識別和選擇最好的毛囊收集,同時精準判斷每一個毛囊的深度、角度、粗細、方向等,無論提取多少毛囊, 機器人都可以勝任,并且能夠避免人體疲勞和潛在的誤差,從而提升植發手術的成功率。

從上面兩個案例中能夠看到,機器人在外科手術中擁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不過目前業界仍然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取代外科醫生,因為更多的手術都是復雜的且高度依賴醫生的經驗。

能寫會畫的藝術家

憑借超強的數據計算能力和信息存儲處理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完成眾多邏輯性很強的工作,然而對于藝術創作這一需要情感和想象力的行為,人工智能也在逐漸滲入。

在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作詩”的智能機器人在浙江烏鎮亮相,承載著人類無數情感和想象的詩作,如今也能由冷冰冰的機器來完成。其實,人工智能早就試圖滲入到藝術領域中,兩年前一款名為Prisma的應用程序問世,該應用可以憑借其背后的神經網絡,從梵高等畫家的作品中學到技能,并重新繪制一幅圖像,其作品與真正畫家的作品相差無幾。谷歌也研發了用于繪畫的人工智能系統DeepDream,該系統建立在神經網絡算法的基礎上,分析用戶輸入的圖像,再對其進行加工。此外,2016年,谷歌發布了一個叫Magenta的項目,該系統可以通過學習來編寫音樂,一些網友利用Magenta制作了不少“音樂”,然而效果并不好。

隨著繪畫、作曲、作詩這些人類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自留地”漸漸地被人工智能攻破,藝術家們也逐漸從自己的創作中抬起頭,人類對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又進一步升級了。不過,也有人指出,這些具有“藝術天分”的人工智能系統其實只是藝術創作的輔助系統,藝術創作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能力和技術,更需要的是人類對于美的感受和體驗,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領域里的應用可以讓藝術創造變得更加簡單,但距離真正取代人類還很遠。

擅長檢索的律師助理

今天,就連律師都已經相信人工智能取代律師崗位只是時間問題。

《紐約時報》不久前撰文指出,為法律工作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技術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進步,這使得一些律師擔心他們可能成為硅谷的下一個受害者。不過最近的研究以及人們依舊使用軟件工作,意味著律師事務采用人工智能讓法律工作實現自動化,是進展非常緩慢、需要一步步完成的工作。

事實上,這些律師的擔憂并不是沒有道理的。目前,世界上已經出現了首個人工智能律師——ROSS。ROSS源于幾位學生的競賽項目,該項目隨后成功轉化為創業公司 ROSS Intelligence,并得到了全球最大律師事務所 Dentons 旗下的 NextLaw Labs 的投資,最終成功上線。

作為人工智能律師,ROSS可以幫助人類律師比以往更高效地進行案例的檢索,在傳統模式下這一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借助于人工智能技術,ROSS可以在接受問題后的幾秒鐘內在海量的法律文檔中找到與問題匹配的內容。

當然,就像是人工智能對于其他工作的替代一樣,這將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依賴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相關應用的落地。因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律師將更像是人類律師的得力助手,幫助其檢索文檔,而如向客戶提供建議、書寫案情摘要、判斷和出庭等工作,還將由人類律師來完成。

冉冉升起的演藝圈新星

人工智能不僅能夠勝任工人、醫生、分析師等工作,甚至還可以當演員。

2016年,據日媒報道,日本微軟公司開發出的可進行網絡交流的人工智能形象,女高中生“Rinna”將以演員的身份出演富士電視臺系列電視劇《世界奇妙物語 '16秋季特別篇》。在此之前,Rinna已經能夠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并且一直以穿著制服的女高中生背影示人。

而除了出現在電視劇中,人工智能有望成為現實場景下的演員。日前,迪士尼在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上宣布,未來將在迪士尼主題公園里推出卡通形象的機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這些機器人可以和游客互動。這意味著大家熟悉的迪士尼形象將推出機器人版,在迪士尼樂園中和游客見面。雖然迪士尼沒有透露過多的細節,但是業界還是認為這些機器人可能像人類一樣,扮演唐老鴨、七個小矮人甚至白雪公主等形象,在迪士尼樂園中跳舞,并和游客擁抱、合影。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想感慨一下現代人類真會玩,人工智能也能擁有角色。事實上,這確實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可能,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在虛擬世界還是在現實世界中,機器人都將擁有自己的形象和身份,那么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塑造演員角色,絕對不僅僅只是嘗試,而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讓人敞開心扉的心理分析師

對于人們而言,面對計算機說真話,可能要比面對一個人更容易,而這正是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夠在心理治療領域大有可為的原因。

美國洛杉磯科技創新實驗室的喬納森·格拉齊和他帶領的研發團隊創造了一個心理醫生——艾莉,并利用計算機對人類的互動進行了多年監測后推測,如果人們面對的是計算機虛擬人物,也許更愿意敞開心扉。為了驗證此觀點,艾莉的研發人員邀請239名自愿者與艾莉暢聊自己的生活。一半志愿者被(如實)告知將和人工智能虛擬人類進行互動,另一半志愿者被(虛假)告知艾莉有點類似于由人操控的木偶。結果發現,比起那些相信在與計算機交流的參與者,相信艾莉是由人為操縱的參與者更不愿意透露個人信息,在對話過程中表現得更為謹慎。

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心理治療領域有著天然的優勢。一方面,計算機更容易能夠讓人卸下心理防備;另一方面,計算機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也許能夠相對于一個心理醫生給出更高效、更準確的診斷結果。例如,Dartmouth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用于探測人心理健康的應用StudentLife,通過采集手機里包括運動、通話時長以及來自麥克風上的內容,從而判斷一個人每天的生活情況乃至心理情況。例如,當一個人和別人面對面交流的總量出現明顯下降就可能會被判斷為抑郁。

但是,冷冰冰的數據判斷,是否會出現偏差呢?這是目前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應用于心理治療領域的主要顧慮。事實上,人是情感動物,擁有復雜多變的情感,是很難被準確計算出來的。以上款應用為例,如果一個人只是短時間內因為過于疲勞而需要獨自靜一靜,結果卻被軟件評判為抑郁,豈不是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機器人 人類 金融 數據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动漫一区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极品 | 五月天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