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87.8%受訪者曾遇到快遞延誤 選擇快遞考慮三因素
調查顯示,遇到快遞延誤情況,58.4%的受訪者會聯系快遞員詢問原因,50.7%的受訪者會催促快遞員趕快配送,24.7%的受訪者會向快遞公司投訴,22.6%的受訪者選擇等待快遞送到,18.1%的受訪者坦言會向快遞員發火或言語威脅,10.2%的受訪者會向消費者協會或郵政管理局投訴。
北京某高校學生李亞菲認為,消費者要盡量理解快遞人員。“他們挺不容易的。有一次北京下大雨,我看到快遞員把貨物都整齊地碼放在塑料棚里,自己則在雨里穿梭著派件。有時不能當天取貨,還要麻煩快遞人員第二天再送,趕上買的東西多的時候,還挺不好意思的”。
“快遞員每天在外面風吹日曬,他們的辛苦是很多消費者不能體會的。”郭易夢認為,不管是什么原因,打罵快遞人員是不對的,如果遇到了快遞延遲應該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
調查顯示,總體來說,78.2%的受訪者對快遞員服務態度是滿意的,回答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受訪者分別占8.4%和69.8%。2.9%的受訪者直言不滿意,回答很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受訪者分別占0.4%和2.5%。
處理快遞延誤,64.6%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厘清各方權責
在受訪者眼中,快遞員是什么形象?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快遞員最普遍的印象是起早貪黑,工作強度大(60.4%),其次是派件送件風雨無阻(49.5%)。其他印象還有:工資低,掙的是血汗錢(41.2%),沒有福利和保障(27.9%),路線固定,工作輕松(23.9%),高薪(18.8%),經常延時送貨或損毀物品(10.8%),服務態度差,素質低(7.2%)等。
負責天津某高校快遞的呂強(化名)對記者說:“雖然校內的學生比較好服務,工作也比校外的輕松一些,但是每天仍舊要工作10多個小時,派送100多個快件。我也會遇到被投訴的情況,感覺這是快遞行業非常普遍的現象。公司對我們通常是以罰代管,快遞員幾乎沒有福利和保障。”
“快遞行業的職業形象和受尊重程度需要得到提升。”田源表示,目前快遞人員的社會認同度、受尊重程度不高。一方面快遞行業需要的專業知識不多,入行門檻低,另一方面,許多快遞員沒有學習新技術的需求,缺少對于職業的規劃。
調查顯示,選擇快遞品牌時,速度(64.9%)是受訪者考慮最多的因素,然后是服務態度(57.9%)。接下來依次是價格(54.8%)、口碑(44.0%)和貨物損壞率(28.6%)等。
田源向記者介紹,國外一些比較大的快遞公司比較注重快遞行業的專業性和職業形象的建設,這有助于提升快遞員的社會地位。“目前我國快遞行業也在發生明顯變化。快遞企業上市有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快遞行業也會進行轉型,發展新的技術”。
要更好地處理延誤問題,64.6%的受訪者認為快遞行業有必要厘清各方權責。
田源認為,上游企業應該給出比較合理的送貨時限,這樣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快遞運輸速度也和物流技術有關。在快遞行業接下來的發展中,可以運用一些更加高級的技術、數學模型等,優化方法、提升效率,比如設計轉運中心、快件分揀系統、快件分配軟件、路線規劃等,這些在我國物流運輸上都有提升的空間。另外,末端的配送體系也應該是多樣化的,現在對送貨上門依賴性比較高,多樣化的配送方式如智能快遞柜、便利店取貨點和送貨上門相結合的方式也有助于提升效率”。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易 實習生 孫山
編輯:梁霄
關鍵詞:受訪者 快遞 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