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女大學生賣卵20顆”折射的隱憂
“痛,取完卵我都虛脫了,手術臺都下不來。”2017年3月2日,小雨(化名)接受了她人生中第一次人工取卵手術。手術的地點,不是在醫院的手術室,而是在某地的一處公寓樓里,一間私下改造的“手術室”。小雨也不是求子不得的患者,而是一個“缺錢”的女大學生,在地下市場出售卵子賺錢,就在拿到報酬幾天之后,她的聊天窗口提示變成“iPhone7 Plus 在線”。(3月29日《中國青年報》)
消息一經曝出,網上的質疑聲瞬間襲來。“拜金女”的板子毫不猶豫地打在該女大學生的身上。一個正值花季的年輕少女,為了所謂的虛榮,而冒著今后可能無法做母親的風險,真是可悲可嘆。
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早已有明確的規定,禁止任何販賣或出售卵子的交易。而不論是個人、中介、又或者是醫療機構,只要從事卵子交易都屬于違法行為。盡管有法律的明文規定,但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的微痛人流、捐精、取卵的小廣告,早已造成了大眾的麻木,這背后其實折射出的是我國目前不孕不育群體數量之龐大,這問題亟待下大力解決。
據《2012年中國育齡女性生育環境抽樣調查》統計數據表明,由于生殖知識普及不夠、工作壓力過大等多種因素導致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夫婦逐年增加,目前我國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占到育齡夫婦比例的1/8,育齡夫婦不孕不育已然逐漸成為社會難題。此種情形之下,很多求子心切卻又求子無門的夫婦往往會病急亂投醫,與此相匹配的灰色產業鏈隨之興起,取一次卵子2萬塊錢,往往對年輕女孩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對取卵的危害性并沒有什么專業性的了解,在物質虛榮心的倒逼下,就會有女生走上歧途,小雨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雖然目前我國也積極設立了一些公益性的精子和卵子庫,但受益人終究只是少數。如何破解這個沉重的社會問題,顯得至為關鍵。我們應有序擴大精子、卵子捐贈的合法渠道,從而讓真正有需要的夫婦得以通過合法的途徑擁有自己的寶寶。在此語境下,加強執法監管,打擊非法收售行為,加快普及相關醫療知識,是題中應有之義。而如何讓年輕群體真正重視自身健康,顯然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折射 卵子 女大學生賣卵20顆 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