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跨境電商進出口門檻雙提高
伴隨著跨境電商門檻的提高,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將面臨整合,出口面向海外的跨境電商賣家也將面臨洗牌,新興市場成為“緩沖地帶”。
新的監管模式下,跨境電商平臺對商品的篩選將進一步趨于嚴格。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倪明)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明確表示,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新監管模式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記者昨日從“廣貨通天下——2017全球跨境貿易新生態峰會”上獲悉,伴隨著跨境電商門檻的提高,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將面臨整合,出口面向海外的跨境電商賣家也將面臨洗牌,新興市場成為“緩沖地帶”。
進口零售電商面臨整合
2016年,財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布對于跨境電商的“4·8新政”。因為新政引起跨境電商行業的強烈反彈,之后相關部門兩次延后了新政的正式實施時間至2017年年底。就在行業人士猜測新政是否將繼續實施的當口,商務部發言人在近日做出了明確表示,過渡期后將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個人物品的方式進行監管。
“這絲毫不意味著監管的放松,個人物品進入國內同樣要面臨檢疫。” 廣東省網商協會秘書長黃子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模式不僅涉及到公平,更涉及到保證消費者的安全等基本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的3.15“卡樂比麥片” 事件就再次引發輿論對跨境電商進口平臺商品監管的關注。對于行業而言,新政的實施將帶來深刻的影響。去年新政發布之后,天貓就清退了一大批不符合資質的賣家。新的監管模式下,跨境電商平臺對商品的篩選將進一步趨于嚴格。
“跨境電商的核心在于選品和供應鏈效率,保證選品的品質是最基本的。”跨境電商平臺奧買家總經理劉麗萍在峰會上介紹,奧買家以高標準審核入境貨物,除了嚴格遵循海關等部門的清關政策外,還與中華保險達成戰略合作,確保百分百正品。“新的監管模式下,平臺自身更應該‘自律’。”
對于以奧買家為代表的采取自營模式和品牌入駐模式為主的電商平臺,“自律”是相對容易的,而對于采用買手制的跨境電商平臺而言,監管海外買手卻并非易事;另外,在前幾年的紅利期,跨境電商行業出現創業潮,但不少跨境電商平臺實際上是打著跨境電商的名頭銷售劣質商品。后兩類平臺將面臨極大的沖擊。“行業的整合是必然的。”劉麗萍表示,“以往大家拼的是價格,以后拼的是品質和供應鏈效率。”
出口平臺篩選賣家
如果說進口領域門檻的提高是以政府為主導,那么出口電商領域的門檻的提高則更多是以平臺為主導。
據了解,2016年,本來就被認為入駐門檻較高的亞馬遜面向中國賣家的“全球開店”業務進一步收緊。eBay也完善入駐規則,清理不合規商家。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本土企業“速賣通”,也開始由C2C轉型到B2C。共同點就是平臺在提高入駐門檻,對賣家進行篩選。
“進口出口電商門檻的同時提高,意味著跨境電商‘品質時代’的來臨。和國內電商提的概念一樣,跨境電商也已經進入下半場。”黃子榮說。
“整合”成今年電商行業關鍵詞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倪明)記者從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展——2017IEBE(廣州)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以下簡稱2017IEBE廣州展)上獲悉,互聯網和電商還將上繼續改造農業、文化藝術產業等多個細分行業,繼續朝著縱深化的方向發展。但全球電商的門檻在全面提高,市場倒逼中國制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行業而言,下半場的關鍵詞也將是更加深入的“整合”。
記者在展會采訪展商了解到,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跨境電商平臺的門檻在提高,對賣家的審核和監管越來越嚴格。
IEBE組委會主任、廣東省網商協會秘書長黃子榮表示:“跨境電商平臺對中國賣家的嚴格監管,將會造成跨境電商賣家的洗牌,但也同時倒逼中國制造‘供給側改革’,讓優質商家可以脫穎而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電商 跨境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