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個學生的學校:重慶大山里的師生
“娃兒還多次說,下山學習可以,但要看到媽媽回家后才同意”
那么,一個疑問出現了——是什么原因讓譚陸森不愿下山跟其他同齡孩子一道學習和生活呢?
每周,令狐克洪要對譚陸森家訪一次以上。他發現,這個孩子跟曾祖母的感情特別深。山下的小學是寄宿制學校,這意味著每周譚陸森只有兩天能見到曾祖母等家人,這讓譚陸森無法接受。
順著太公村小后面那條水泥路步行約四五十分鐘,重慶晚報記者一行便到了譚陸森的家——一樓一底的磚房。“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歌聲從堂屋傳來。
唱歌的正是譚陸森。不光唱,他還雙手貼耳,做出兔耳朵的樣子,搖頭晃腦的肢體語言,逗得一位嘴不見牙的老太太樂呵呵地笑。
令狐老師說,老人是譚陸森的曾祖母,今年94歲。話音剛落,老人拄拐費勁地想從坐椅起身,招呼我們落座。譚陸森懂曾祖母意思,趕緊扶住,寬慰曾祖母不要急。老人數次張了張嘴,想回應曾孫,卻始終未吐出一個字。
“曾祖母叫我給你們問好。”譚陸森說,他能讀懂曾祖母的眼神。
聽說令狐老師和重慶晚報記者來訪,譚世友從附近干活的工地趕回來,寒暄中得知他每天薪酬120元。此時,譚陸森趴在靠近門檻的小桌做家庭作業,曾祖母始終坐在桌邊的椅子上,她那雙昏花的眼睛,不時定格在譚陸森身上。
陽光照射進半個堂屋,恰巧照著這對祖孫,時間仿佛停滯。
譚陸森的媽媽沒有出現。譚世友解釋,去年10月妻子去杭州打工了,今年春節沒回家。對于妻子的其他情況,譚世友似乎不愿多說,只是悶聲抽煙,嘆氣連連,“只是苦了想媽的娃兒。”
“娃兒下山讀書的事,我完全支持。只是每次他都講,不想離開曾祖母。娃兒還多次說,下山學習可以,但要看到媽媽回家后才同意。”譚世友坦言,“娃兒的要求并不過分,但確實讓我覺得比在工地干活還累。”
后記
令狐老師有一個期盼
昨日發稿前,令狐克洪給重慶晚報記者打來電話。他說,從教41年,經歷了代課老師、民辦老師、公辦老師,料到了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卻沒料到這時全校只有他一個老師,學生也只剩一個。
他說,要盡力勸說譚陸森到山下讀書。到了下學期,他期盼著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周末,譚陸森快樂地走在從山下回家的路上;媽媽已經從杭州回家,張羅著他喜歡吃的飯菜;曾祖母也邁出堂屋,在陽光下等著撫摸他那靈光的腦袋……(記者 黃艷春 冉文 何莉 蕭昱朗清)
編輯:梁霄
關鍵詞:學生 學校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