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校園若出現傳染性肺結核 患者病菌易擴散
圖表:賀婧宜
3月24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當天,惠州市結核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簡稱“惠州市結防所”)在惠州各縣(區)舉行了防治結核病的相關宣傳活動。在其中一個活動點——惠州學院,記者采訪了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副院長劉志東,他告訴記者,結核病在學生群體中的傳播風險很高,其中,高三學生又是結核病潛在高風險人群。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彭可同樣為這一論斷提供了數據支撐。該院長期以來負責惠州市直高中的高考體檢工作,據彭可透露,肺結核是高三學生在體檢中檢出異常最多的病癥,2016年共有1萬多名考生由該院組織體檢,其中發現10例左右的肺結核。
●南方日報記者 廖鈺嫻 通訊員 劉勇 陳文杰
A 傳染病在中小學生中傳播風險較高
3月24日上午,惠州學院圖書館旁的籃球場熱鬧非凡,這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惠城區的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向老師和同學們發放預防結核病宣傳材料,結核病防治研究所專家耐心地向大家介紹結核病的防治知識。現場還開展小游戲,呼吁學生們簽名參與志愿活動,號召大家共同防治結核病。不少學生拿出手機掃描貼在桌上的二維碼,關注了惠州市結防所的官方公眾微信號——“惠州市結核病防治”。惠州市結防所早在2014年就已開通此公眾號,為的就是讓惠州市民更便捷獲取更專業的結核病防治知識。
與此同時,在各縣(區)結核病防治機構的組織下,類似的咨詢義診活動在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大亞灣和惠陽區等縣區也同步開展。今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旨在倡導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和個人積極投身到結核病防治工作中來,各施所長,共同行動,進一步完善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減少結核病的感染和傳播,形成良好的防治社會氛圍。
“全市發病報告例數男性多于女性,青壯年居多,職業以工人、家務及待業、農民居多。”惠州學院的活動現場,負責義診的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副院長劉志東對記者說,“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去年在全市發現的3500例結核病患者中,有120例是學生,學生的占比為3.4%。”
劉志東告訴記者,盡管這一比例數字小于全省的數據——4.5%,但由于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師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不僅相互間接觸密切,而且接觸時間長,一旦出現傳染性肺結核患者,很容易造成結核病的傳播流行。另一方面,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階段,特別是中、小學生生長發育快、機體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加之教室和宿舍通風條件不好,導致肺結核等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增高,“因為肺結核有時癥狀并不明顯,可能在我們意識到要注意防護時,病菌就已經擴散了。”劉志東說。
此外,在學生群體當中,高三學生又是肺結核的高發群體,劉志東說,高三學生因為缺乏戶外鍛煉,身體抵抗力比其他學生群體更差,學習負擔重、壓力大、精神緊張,加上生活不規律、營養不良、體能鍛煉少等因素影響,一旦感染病菌后,容易發生結核病,加劇了結核桿菌擴散的可能。
B 惠州近6年肺結核病例呈下降趨勢
據了解,結核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劉志東告訴記者,臨床上偶爾會檢出淋巴結核、骨結核、腎結核等,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且具有傳染性。
劉志東同時指出,感染了結核桿菌不一定會演化成結核病患者,“結核菌感染者是指體內已感染了結核菌,經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但未出現結核病癥狀,經胸部X線照片未發現肺部有活動性結核病變,痰細菌學檢查未發現結核桿菌等”。據劉志東介紹,正常人感染結核桿菌的機率為20%,而在結核桿菌感染者中,發病率僅為千分之二。
據惠州市結防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市近年(2011—2016年)發現肺結核病例2萬余例,絕大部分患者都能治愈,治愈率達到90%以上。2010年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惠州市結核病發病率為千分之二,目前這一數字已降至不到千分之一。“去年發現3500例,發病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發病趨勢近年來逐年下降,2010年以來,病例數平均每年下降約150例。”劉志東表示,這跟防控工作的成效以及人們防護意識的提高密不可分。然而,目前結核病的防治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勢:一是發病人數多;二是耐藥結核病流行;三是學校存在發生結核病疫情的潛在風險。
劉志東告訴記者,普通結核病經過6—8個月的治療后可完全康復,但耐藥結核病的療程則至少需要2—3年。耐藥結核病是指對異煙肼、利福平等常見肺結核專用藥同時表現出耐藥性的結核病,因此臨床診治時只能采取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這種藥物毒副作用較強,每年需要2萬—3萬的藥費,整體治療費用是普通結核病的數十倍。
為有效防控結核病疫情,減輕病人負擔,惠州制定了結核病診療減免政策,目前,在惠州轄區內的居民患活動性肺結核病時,可享受免費胸片檢查,痰涂片檢查,免費接受標準治療方案內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免費享受治療期間全程管理和指導等。
目前,惠州已將活動性肺結核和耐多藥肺結核納入特定門診病種。此外,從2015年起,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已納入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中。
劉志東介紹道,惠州市結核病實驗室的診斷技術已經進入了基因快速檢測的新時代,為提高肺結核的診斷水平、實現耐多藥肺結核早期診斷及治療,惠州在2014年開始推廣Xpert MTB/RIF及Hain檢測方法。劉志東告訴記者,痰涂片鏡檢一直是診斷結核桿菌感染的傳統方法,但卻存在敏感性差、操作強度大、漏檢率高等問題,與之相比,結核病分子生物檢測新技術Xpert MTB/RIF及線性探針(Hain)操作簡單,可以快速(分別在2小時及6小時內)完成結核分枝桿菌及耐藥性檢測,比傳統培養藥敏試驗提前1—2個月,極大縮短藥物敏感性診斷、報告時間,2014年以來惠州全市已分別對300余例患者提供免費檢測。此項技術的應用對于結核病的早期診斷,提高結核病陽性發現率,快速篩查耐多藥結核病以及指導臨床規范治療有著積極的作用。
C 結核病防治難點在于流動工人的管理
除了結核病的診治,惠州市結防所的一大職責是對結核病的主動篩查。據劉志東介紹,一旦發現在校學生的肺結核病例,該所將立即對患者的家人、老師、同學、室友等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以達到防控結核病蔓延的目標。
“絕大部分肺結核患者經過規范治療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一般需要6—8個月的規范治療期。”劉志東告訴記者,該病若規則服藥2周以上,傳染性將大大降低;若規范治療6—8個月,一般能治愈。相反,若不堅持治療、不規范用藥,容易造成耐多藥肺結核,則治愈率會大降,而死亡率將大增。“有的患者吃兩三個月藥,見癥狀好轉就不吃,導致耐多藥性,治療難度大大增加,治療期也不得不延長為一年半—3年,每年費用也大大增加,甚至部分患者最終導致無法治愈。”劉志東說。
因為治療周期較長,對患者的跟進管理就成了結核病防治的重點和難點。劉志東稱,“流動工人的管理難度是最高的,他們不一定會長期留在惠州,可能治療了兩三個月就離開,對于患者個人來說病情無法根治,對于他所在的社區也留下了傳染的隱患。”
劉志東告訴記者,對于流動性較大的結核病患者,全程督導管理是一種有效方法,這是指病人在治療的全過程中由醫務人員督導患者服用抗結核藥品、觀察患者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督促患者定期復查掌握痰菌變化情況,并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結防知識健康教育等。據介紹,自2012年起,惠州市結防所投入150萬元人民幣用于開發督導軟件,主要用于肺結核患者的管理、宣傳知識的發布、醫患溝通以及督導員督導質量的評價。2014年8月,結控督導軟件(微信版)在全市推廣應用。2015年7月,全市各鄉鎮督導員的日常督導工作也正式納入督導軟件進行系統管理。
據了解,惠州目前正在動員社區衛生院、衛生站和村醫參與到結核病社區督導中來,以打造一個全區域覆蓋的結核病防治網絡。
■對話專家
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副院長劉志東:
學校防治結核病應落實晨檢制度
南方日報:肺結核通常有哪些癥狀?
劉志東:肺結核早期癥狀就是咳嗽咳痰,很多時候會被誤以為是患普通感冒,但其實兩者癥狀是有區別的,普通感冒一般伴有鼻塞、頭痛等癥狀,而肺結核則一般不伴上述癥狀,部分肺結核可以伴有午后低熱、盜汗等癥狀。還有些患者本來就有慢性支氣管炎或吸煙史,平時就經常咳嗽,更容易誤診。因此,如果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絲,應到當地結防機構接受檢查和治療。
南方日報:肺結核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的?
劉志東:肺結核病是一種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噴出的飛沫傳播給他人。因此,一旦確診肺結核,應佩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掩住自己的口鼻。
南方日報:確診肺結核的方式有哪些?
劉志東:主要有痰結核菌的檢查、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和胸片3種,因此,學校和單位組織的定期體檢是發現肺結核的重要途徑。肺結核有一定的潛伏期,如果身邊有人得了肺結核,最好也到正規醫院去篩查一下,尤其是出現了咳嗽咳痰等癥狀。
南方日報:懷疑得了結核病應該到什么機構就診?
劉志東:我國規定,懷疑或確診的肺結核病人(除少數急重癥病人外),均應轉至結核病防治專業機構或指定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實行“歸口管治”,既有利于病人也有利于結核病的控制。惠州市內一般綜合性醫院各種醫療任務較重,對控制結核病在技術、人力、精力等方面難以完成。結核病防治所或定點醫院是控制結核病的專業機構、醫務人員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掌握現代的診療方法,使病人能獲得及時診斷和正確的治療,并有專業人員進行督導管理,負責到底,直到痊愈。
南方日報:所有類型的肺結核都有傳染性嗎?
劉志東:不是所有類型的結核病都具有傳染性,也不是任何一個結核病人在其患病的任何時期都具有傳染性。相對來看,肺結核病中的一些類型常常具有傳染性,而肺外結核病(如骨結核病、腦膜結核等)則不具有傳染性。由于肺臟與外界相通,在肺結核病發展、惡化或形成空洞時,病變中的結核菌大量繁殖,通過支氣管排出體外,造成結核菌傳播。這樣的肺結核病人才具有傳染性。但當病人治愈了,就不再具有傳染性。衡量和判斷病人是否具有傳染性最簡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對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進行顯微鏡檢查。如涂片檢查發現抗酸桿菌陽性,則認為具有傳染性,或稱為“傳染源”。傳染性肺結核傳染性最強的時間是在發現及治療之前。所以應當重視早期發現和正確、及時地治療傳染源。
南方日報: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目前針對這種傳染病可以通過注射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嗎?
劉志東: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出生24小時以內,會被抱去接種卡介苗,這就是為了預防結核病。由于母體中抗結核病的特異性抗體無法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加上寶寶的免疫功能發育尚未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而我國又是一個結核病感染機會較多的國家,新生寶寶在出生后易感染結核菌,患上較嚴重的粟粒性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留有后遺癥,因此新生寶寶出生后首種的疫苗之一就是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種已減了毒的活菌苗,用于新生兒預防結核病。卡介苗接種到新生兒體內后能使機體對結核桿菌產生特異性免疫力,可阻止結核菌在人體內繁殖和播散,因此它能有效地預防寶寶患結核性腦膜炎和播散性結核等疾病,越早接種越有利于保護寶寶免受結核菌侵擾。
南方日報:肺結核病人應該如何進行家庭防護?
劉志東:當家中出現傳染性強的排菌肺結核病人時,一是家人要及時到結核病防治機構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尤其是兒童,因抵抗力較弱,容易受感染。二是在家中治療的結核病人,家人應督促其按時服藥,定期復查,直至治愈。三是排菌的結核病人最好能單獨居住,要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病人的衣物、被褥要經常洗曬,餐具要煮沸消毒;病人不要隨地吐痰,要將痰吐在紙上燒掉,也不要近距離對別人咳嗽、高聲談笑,以減少傳播機會。四是注意加強營養,提高抵抗力,同時要給病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幫助病人放下思想包袱,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恢復健康。
南方日報:學校作為結核病的高傳播風險地帶,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防控結核病?
劉志東:首先,是要落實好每年對學生的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痰和唾沫是結核病重要的傳播媒介,學校要禁止學生隨地吐痰,保持環境通風也很重要。除此之外,還有兩項制度是可以推薦學校貫徹執行的,第一是完善因病缺課登記制度,對于因病缺課的同學,要及時跟進,一旦發現其為肺結核,應勸其休學治療;其次是嚴格執行晨檢制度,也就是每天詢問每一位學生是否有咳嗽、咳痰的現象,在2012年底衛生部發布的《中小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管理規范》對此有明確要求,這件工作很簡單,但目前就全市層面來說,各學校執行得并不好。
南方日報記者 廖鈺嫻
編輯:趙彥
關鍵詞:校園 傳染性肺結核 病菌易擴散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