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學生會主席的騙局:平時愛擺闊 受騙者新生多
脆弱的信任
在受騙者名單上,2016年入學的新生占了多數。
直到案發,一些新生仍舊覺得“他跑不了的”。
李寧身上套著兩張網。一張是套住了他的網絡貸款平臺,另一張則是人際關系網。通過第二張網,昔日的學生會主席把與他素昧平生的新生,拉進了第一張網。
18歲的王岳海(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與李寧原本毫無交集。但是通過學生會的關系網,他對李寧建立起一種經不起推敲的信任。
像他這樣的新生相信了一位完全陌生的學生會主席的創業故事。民警姜陽表示,大一新生對李寧的信任,主要是因為李寧曾許以幾百元的報酬,以及他學生會主席的身份。
在27人的受騙者名單中,李寧所在的機械學院有10人,多數是與他同級的學生。而15位大一新生中9人來自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6人來自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多名新生向記者表示,他們與另一個學院的大四學長間的關系是這樣建立的:李寧靈活地運用自己的“人脈”和學生會的層級結構,將“影響力”延伸到了其他學院的“主席”“部長”,進而得到了新生“干事”的信任。
張瀟注意到,李寧陸陸續續地帶很多人回過宿舍。最密集的是在2016年11月。
他問過李寧:“你一兩年不上課了,怎么還認識這么多人?”李寧說,是別的學生會主席幫他介紹的。李寧還提過,他會給介紹人一筆報酬。
事發后,張瀟才發現,這些受騙者大部分都是在學生會待過的,他們之前根本不認識李寧。
王岳海起初是從大二的學長那里聽到李寧的買賣手機“創業”模式。他沒聽明白這到底怎么賺錢。2016年11月被介紹給李寧后,他問過幾次,但是李寧“隨便應付了幾句”,還告訴王岳海“不要隨便往外宣傳”,“涉及方方面面”。王岳海就沒再追問。
他上網查過李寧所說的實體手機店,的確存在。第一次來到李寧宿舍時,他還趁著李寧不注意,偷偷藏起了李寧吸過的煙頭和用過的一支筆。他覺得,萬一李寧跑了,煙頭上還留有對方的DNA。
王岳海的這些防范事實上非常無力。從他給出自己身份信息的一瞬間,就陷入一種難以擺脫的貸款陷阱。他對網絡貸款幾乎一無所知,“沒想到在網上這么容易能貸出這么大一筆錢”。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一名新生說:“李寧的套路就是拉人進來給你錢,誰給他信息他給誰錢,誰介紹了別人就會給誰錢,有點類似傳銷。每個人的上線都是要好的朋友、室友,還有老鄉。”
王岳海從李寧那獲得過六七百元的報酬——李寧要求王岳海幫他“找人”。王岳海出示的二人聊天記錄顯示,李寧說:“找了一下人沒,不要說貸款的事,就說套一下手機,幫個小忙。”
如果王岳海“找人”成功,李寧承諾會給他每介紹一人“至少800元”的報酬。王岳海不敢當面說“不”。他先口頭答應著,然后也不去主動找別人。
與對待室友的態度不同,李寧面對小學弟王岳海時顯得更強勢。他會直接通知王岳海自己又注冊了某某平臺,借了多少錢。王岳海只需要按他要求,在錢到賬時轉給他。按照李寧的要求,他多次前往李寧宿舍,李寧在電腦上操作,他從旁配合。
另一位新生告訴記者,他以為“只是買一兩部手機,幾千塊錢”。等到李寧搬出一堆平臺放在他面前時,他才發現,原來李寧搞出了這么多錢,但是當時他“也沒敢說什么”。
王岳海心里也哆嗦過。他想制止,可是“已經晚了,但是主要也不想向壞的方面想”。
還有一名學生比王岳海的經歷更極端。他只去過李寧的宿舍一次。僅僅跟李寧認識了一天后,他就依從對方的要求,拍下了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和視頻,并將自己的手機、身份證和銀行卡在對方那放了48小時。再拿回來時,手機里已沒有任何有關貸款的消息。此后,除催款短信,他什么都沒收到過。
網貸平臺放貸審核中最嚴苛的部分,就是需要提供借款人本人手持身份證的視頻或照片,謊報學校輔導員的聯系方式也可通過審核。
招商銀行一位從事零售信貸業務的產品經理認為,網貸從流程上看似乎沒有問題,但審核的標準其實大有問題。比如,正規金融機構會注重核實借款人與用款人是否一致,并會注意審核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要求借款人提供多種還款來源,如收入、銀行流水、家庭資產負債情況等。
但是在標榜著“簡簡單單幾分鐘搞定”的網絡貸款平臺上,借款的實際去向和家庭成員是否知曉借款情況,都不在平臺的內審范圍之內。如果學校是重點大學,學歷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所貸額度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還要高。
利用別人身份信息注冊這些平臺,李寧也有失敗的時候。他會找到當事人,讓對方自己去注冊。王岳海不想自己的名下多出一筆貸款,他搪塞李寧說:“我注冊不了。”
“李寧跑不了的。”王岳海不斷自我安慰,堅持著這種不堪一擊的信任。直到2月25日,李寧一大早跑到他宿舍門口,親手把它擊個粉碎。
編輯:梁霄
關鍵詞:學生會 主席 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