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萬元種植牙誕生記:種植牙幾乎被進口產品所壟斷
痛點
種植牙已經被進口產品壟斷
北青報記者從調查的上述口腔醫院了解到,種植牙已經被進口產品壟斷,牙科醫生手里的種植牙主要來自韓國、瑞士、瑞典、德國、美國等國家。進口牙代理商一般會加價三成到四成賣給國內口腔醫院,醫院再加價賣給患者,因此種植牙的價格就這么高上去了。
曾有專家呼吁盡快研發國產種植牙,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有業內人士透露,我國剛剛流行種植牙技術,種植體從研發、生產到大量臨床試驗,然后上市銷售,需要5—8年的漫長周期,且前期資金投入非常之大,沒有機構肯做這件事。雖然國內有幾個生產種植牙的廠家,但是使用范圍并不廣。因此,目前在我國牙科市場上使用的種植牙體幾乎都依靠進口。
相比之下,瑞士ITI種植系統研發于上世紀70年代,不論是材料品質,還是種植技術都相當成熟,是醫生們眼里信得過的“老品牌”。
實際上,中國種植牙市場非常巨大。據統計,2011年我國種植牙的使用量是11萬多顆,2014年已增長到80多萬顆,如今預計已經增長到100多萬顆了。按照一顆種植牙1萬元的平均價來算,那么我國的種植牙市場大概有100多億元,然而這百億元的大蛋糕卻被外國人瓜分了,非常可惜。
問題
有些種植班三四天教出一批“牙醫”
除了價格亂、依賴進口貨之外,我國種植牙市場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人才缺失、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十幾年前,我國醫科大學里的口腔研究生甚至沒有種植牙專業,目前的種植牙專家都是從國外學成歸來的。這幾年種植牙風靡全國之后,很多口腔醫生一窩蜂去學種牙,種植班火爆異常,短期內呈爆發式增長的趨勢。這是因為種牙利潤相對較高。以補牙為例,補一顆牙,技術再好,患者最多花上1000元、2000元,利潤明顯比不過種牙。
但是這種初級培訓班課時頂多安排三四天,先發幾個模型,然后教學員怎么把種植體打進牙槽骨里面去,其治療技術水平與科班出身的種植專家完全無法相提并論。一些連鎖口腔醫院技術尚可,培養兩三名種植醫生,哪個店有種植業務就去哪里做。但是小型的口腔門診部就不靠譜了,很多情況就是經營者自己出去學兩下,回來就開展種植業務。
口腔種植專家賈岳主任指出,種植牙對醫生的要求比較高,要求醫生必須具備修復學、頜面外科、牙周病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和工作背景,只有綜合水平較高的口腔醫生才可勝任。
編輯:梁霄
關鍵詞:種植牙 進口 產品 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