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三十六年荒野人生 堅守最美精神家園
“人類無法孤獨地行走于天地之間”
春日暖陽下的三娘灣碧波蕩漾。潘文石和欽州市委書記肖鶯子相約坐船出海,看看“老朋友們”最近過得如何。船行約半小時,三三兩兩追逐嬉戲的中華白海豚就從海面各個方向閃現。欽州三娘灣碧波蕩漾,一群中華白海豚在浪花里追逐嬉戲。
這樣的場景,總會讓潘文石想起那句影響了自己一輩子的話:“人類無法孤獨地行走于天地之間,人類必須與萬物同生共存。”
中華白海豚是我國獨有的珍稀海洋生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
“2003年,我聽說三娘灣棲息著中華白海豚,我趕緊去看。”潘文石說,此時,正是北部灣沿海工業起步發展的關鍵期。緊靠大風江入海口的三娘灣,非常適合建設大型修造船項目,所以被規劃成為新的工業開發區。
潘文石和研究團隊緊急進駐三娘灣,在兩年時間里收集到了18萬張照片、上千段視頻及數千個GPS定位點,確認三娘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正不斷增加,是世界上最健康、最有繁殖能力的群體。
已列入規劃的造船廠,將改變三娘灣的海洋生態給中華白海豚帶來危害。潘文石幾次向欽州市相關負責人提出叫停項目的建議,并推動自然保護區建立。
“通過認真研究潘教授的科學分析,我們取消了這個可引入數十億投資的項目。”肖鶯子說,欽州還根據潘文石的建議調整相關規劃,從地理上劃出了一條中華白海豚保護的“生命線”,作為海洋生態保護不可動搖的底線。一家外資企業也接受了潘文石的建議,主動再增加約3億元購入污水處理設備,將排污標準提高到接近零排放。
2009年,這個可引入38億元外來投資的項目被取消。而一家外資紙漿廠接受了潘文石的建議,主動再增加約3億元購入污水處理設備,將排污標準提高到接近零排放。
2011年2月,潘文石牽頭成立了北京大學北部灣中華白海豚保護與研究中心。
“保護海豚有什么價值 ”很多人問潘文石。
在他看來,保護海豚的價值在于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態度,“保護海豚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生態文明的出現是人類演化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潘文石說,人類通過科學規劃能夠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共贏,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現代社會發展必須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和子孫后代的將來,而這也是全世界都在追尋的發展模式。
來到三娘灣,不時有村民熱情地向潘文石打招呼問好。潘文石的努力不僅保護了白海豚的生存環境,也讓依海為生的他們從中受益。近海養殖的生蠔、沿海灘涂生長的沙蟲,都對環境質量十分敏感,而它們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現在,欽州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生蠔養殖基地之一,一斤沙蟲干的價格可高達上千元。
作為著名的生物學家,潘文石常常被問:“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
這時,他會笑著說:“我才研究了一丁點兒皮毛。人類來自荒野,要想探尋生命的意義、了解人與自然的秘密就要到荒野中去。”
在野外工作幾十年,很多人擔心80歲的潘文石身體吃不消。當他臥病在床,家人心疼得落淚時,他卻安慰說:“杰克·倫敦的小說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野性的呼喚》。我一直在荒野研究野生動物,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從這點來說,我真的過得很好,你們放心。”
熱愛生命的潘文石享受著荒野人生。有一次,他和幾位年輕人在夜談中聊起自己喜歡的歌,潘文石與大家分享的是《人在旅途》。
“從來不怨命運之錯,不怕旅途多坎坷,向著那夢中的地方去,錯了我也不悔過……”他一邊輕輕唱著,一邊講述著自己在野外的經歷。
在野外工作的潘文石臉上總帶著微笑,常讓人忘記這位科學家已是滿頭白發的老人。
“這么多年在野外風餐露宿,您如何保持激情 ”記者問。
“熱愛生命,這是人類天性中的一部分。”潘文石說,一個人如果連生命都不熱愛,他怎么會熱愛百姓、熱愛社會、熱愛未來。
告別時,潘文石用有力的臂膀與記者擁抱。
“您的未來會怎樣 ”記者問。
他說:“科學之路沒有盡頭,我愿在荒野終老……”(完)(更多報道請關注新華社客戶端并訂閱“新華全媒頭條”)
編輯:楊嵐
關鍵詞:潘文石 大熊貓 保護 荒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