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掛證”需求量大出現明碼標價 根治需多方合力
根治“掛證”行為需多方合力
在采訪中,秦昊向記者感慨:中央不停發文整頓“掛證”,現在行情越來越差了。
的確,近年來,有關部門逐步加大清理打擊“掛證”行為的力度。對個人提交虛假申請材料騙取注冊證書、涉嫌掛靠證書等情況,調查屬實的,一律不予注冊。例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掛證”者一經核實,一律注銷注冊,3年內不得重新注冊;環境保護部要求,對存在證書掛靠行為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一經發現即撤銷資質,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2014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過開展“掛證”專項治理活動,共查處335人,記入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并在有關媒體上曝光。
“我在設計院工作本來就需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這個資格證牽扯到單位的招標資質。現在社保聯網,如果我的資格證和社保不在一起,很快就能查出來。這樣的確可以治理‘掛證’,不過在治理之下,掛靠的證少了也意味著掛靠費又漲了。如果我辭職,靠收資格證掛靠費就行,只是要讓掛靠的單位交社保。”小方告訴記者。
小方的切身體會,也是“掛證”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不同行業的資格證核發人員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打破“信息壁壘”。
“在如今數據海量、信息爆炸的時代,各部門、各地區之間如果還沿襲過去的監管方式和慣性心理,而非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分享機制,打破彼此的‘信息壁壘’,就很難摸清監管對象的情況。”在北京市從事建筑師資格證相關考試工作的陳娟向記者介紹說。
“社保系統有望在2017年實現全國聯網,這將使‘掛證’的難度加大。”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各種“掛證”中,資格證借給掛靠企業注冊,而持證者社保仍由實際工作單位繳納,因此通過社保系統查詢企業在職人員,就能及時比對持證者的實際工作單位與注冊單位是否一致。
“現行法律對‘掛證’行為僅僅是嚴令禁止,并沒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從相關部委的處理結果來看,通常也只是對少數違規者吊銷注冊執業證書、撤銷注冊等行政處罰,對整個灰色市場難以形成有效震懾。”國家行政學院博士后陳雪說,違法成本低、處罰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掛證”行為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對此,北京律師周晨建議,一方面,監管部門應積極作為,加大力度去核查企業資質及持有相關證書員工是否在職,不要把監管停留在“紙面上”;另一方面,需加大對“掛證”等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使得查處“掛證”能起到“殺雞儆猴”的威懾力。“只有把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加強監管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記者 趙麗)
編輯:梁霄
關鍵詞:需求量 明碼標價 根治 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