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空巢老人變身候鳥:秋末飛往海南 開春飛回北京
“我十五號回,你呢。”沈陽來的大娘說。
“三十號回。”哈爾濱大娘答。
你一言我一語,她們感慨,“都往回走了”。
4月16日,三亞開往哈爾濱的“返鄉夕陽紅號”旅游專列將要首航,途經湛江、桂林、張家界、邯鄲等城市,歷時10天,配備醫務人員全程問診。821個鋪位已全部預訂完畢,乘客全是來自三亞、五指山等地的候鳥老人。
閆文玲打算住到4月底。算一算,這回她在三亞要住將近半年。她棲息在這座熱帶濱海小城的時間,從最初的“只過個春節”,到“住個把月”,再到如今,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居住在三亞。閆文玲自己都對此有些驚訝。
“也許將來還會更久吧?!彼?。她有許多同齡的朋友,也陸陸續續成為在三亞“貓冬”的候鳥老人。
而在王穎的印象中,候鳥們的兒女,對父母長居三亞,往往都是贊同的,因為這里“環境好”“無污染”。許多“候鳥”的孩子都在外地打拼,老人們在老家留守同樣沒有兒女在身邊,“那還不如選個環境好的地方”。
閆文玲最近發現一個新現象,越來越多“候鳥”把孫輩也接了過來,既能“躲霾”,又順便幫兒女們帶了孩子。她認識的一位朋友,孫子在三亞的爺爺奶奶身邊,一直帶到上完了幼兒園,才被父母接了回去。
閆文玲的女兒也在備孕,她動了念頭,到時候,或許真的可以把孩子接到三亞來。畢竟,“北京的霧霾對孩子太不好了”。
有時候她也在想,是不是讓孩子留在大城市打拼,就是“最好最合適”的生活。她覺得,在這樣一個氣候宜人、生活節奏慢的小城市生活,似乎也很好。壓力小一點,對身體好一點。
但她又說:“或許還是更適合老人吧。”
李梅喜歡三亞,也喜歡北京,最愛的還是老家。但老家冬天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氣溫,越來越不利于她和老伴兒的健康。她成為候鳥老人也有些年頭了,偶爾也會接待從老家過來度假的親戚朋友,領他們去三亞街頭的東北館子吃家鄉菜。
在當地人眼中,這些外來人口,既帶來了商機,也抬高了物價和房價。在三亞甚至有一句戲言,“三亞都要被東北人占領啦”。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東北館子,但矛盾和沖突也漸漸多了,甚至時常有三亞人和東北人在公交車上打架。網上偶爾還會出現一些“互掐”的帖子,評論區充滿了火藥味兒。
“三亞市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就是想要在三亞政府和候鳥老人之間,搭起橋梁,拉起紐帶,”王穎對記者說,“也幫助候鳥老人們,融入當地生活和社會,畢竟我們都在這邊買房子了嘛。”
三亞異地養老協會曾經開辦過專題講座,發放過《海南異地養老服務指南》,常年提供義診和法律咨詢服務,組織過演出。今年1月,協會舉辦了一個“千人單身聯誼會”,有不少單身“候鳥”參加。
“其實我也是候鳥,我們想讓候鳥們在三亞有個家?!蓖醴f說。
閆文玲已給內蒙古、北京和三亞都賦予了家的屬性。但無論在老家還是在三亞,女兒都沒辦法長期陪伴她。
今年春節,女兒女婿請了將近20天的長假,飛來了三亞。這些天是熱鬧的,她陪著他們去了海灘。因為身體原因,原本水性很好的閆文玲,無法再下海游泳了。她坐在沙灘椅上,頭頂是棕櫚葉子編成的大遮陽傘,看著陽光在藍色的波浪上擺蕩,也看著孩子們乘著摩托艇在海面上飛馳。
假期很快過去了,孩子們飛回了北京,她和老伴兒繼續過著悠閑且單調的日子。但她并不覺得失落。
上周,閆文玲報了一個環島游,當她的女兒堵在北京下班高峰時段的環路上時,她正站在海南島的一處風景區里,享受夕陽的余暉。(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渺)
編輯:梁霄
關鍵詞:空巢 老人 海南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