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和水平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也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舉措。與其他世界級大灣區不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一個主權國家內三個獨立關稅區深化合作的重要嘗試,涉及產業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創新圈、城市群協調等方方面面。因此,更需要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健全合作機制,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超級灣區,提升粵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和水平。
從紐約、舊金山、東京為典型代表的世界級大灣區的建設經驗看,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需要重點提升中心城市、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創新中心、經貿中心的核心地位,形成對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等的強大牽引和帶動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戰略在更高層次上融合發展,強化粵港澳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功能。
發揮中心城市優勢。世界超級灣區競爭的基本單位是城市群,城市群之間的分工、合作和競爭將決定其在未來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因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除了粵港澳三方的協調配合之外,更需要廣州、深圳中心城市發揮積極作用。廣州、深圳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要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排頭兵、主要外貿大市和區域金融中心,是國家創新型城市和自主創新示范區,也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兩市應協調配合、實行差異化發展,形成城市特色和競爭優勢,為大灣區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更強大的支持。
打造金融創新高地。世界超級灣區必然是世界級的金融創新高地。打造粵港澳一流大灣區,更需要大膽探索粵港澳金融創新,形成粵港澳金融創新發展優勢。
一是推進跨境金融創新。推動人民幣作為前海、南沙、橫琴與港澳跨境大額投資和貿易計價、結算的主要貨幣。支持港澳金融機構在前海、南沙、橫琴以人民幣開展新設、增資或參股金融機構等直接投資活動,推動和便利港澳資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資本金開展日常經營活動。探索開展廣東金融機構與港澳地區同業之間的貿易融資等信貸資產的跨境轉讓人民幣結算業務,拓寬人民幣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二是設立海外投貸基金。推動粵港澳三地機構共同設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募集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為粵港澳企業“走出去”投資、并購提供人民幣投融資服務。推動廣東企業特別是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到香港上市、融資。推動粵港澳保險業務創新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融資“輸血”,為粵港澳企業走出去提供全面保險保障服務。
強化航運物流聯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需要以國際坐標定位粵港澳航運物流,強化戰略規劃引領,整合航運物流聯動優勢,構建拓展和通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通道。
深化廣東與港澳航運服務合作,需要將港澳的管理和技術優勢、航運產業優勢與廣東的市場優勢有機整合,重點在港口航運金融、航運交易、船舶租賃、海事法律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為粵港澳航運服務業向國際市場延伸拓展空間。探索與港澳在貨運代理和貨物運輸等方面的規范和標準對接,推動港澳國際航運高端產業向廣東延伸和拓展。
形成專業服務優勢。高度發達的灣區經濟必然對專業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深入實施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大力發展會展、旅游、法律、會計、仲裁、建筑設計等專業服務,為內地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和地區開展經貿、旅游、投資合作提供專業服務。一是構建會展業協調機制,聯合申辦國際知名展會和綜合展會,支持聯合辦展和差異化辦展,形成優勢互補的會展集群;二是吸引港澳投資廣東旅游資源和產品,重點合作開發郵輪、游艇旅游,共同打造區域游艇的重要中心和世界郵輪旅游航線:三是加強法律、會計、建筑工程合作。
打造創新驅動引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借鑒“硅谷”的成功經驗,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加快“粵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帶動粵港澳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鏈高端集聚。
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授權廣東在與港澳科技合作發展方面先行先試。充分借鑒香港科技園公司在科技園區開發管理、企業引進、科技孵化服務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推動科技創新園區發展。支持在廣東設立面向“一帶一路”的國家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承接和孵化港澳科技項目,推動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技術轉讓平臺。二是發展科技創新產業,推動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和港澳重大科技成果在廣東實現產業化,打造大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新平臺。
聚力智能信息發展。新一代智能信息是超級灣區搶占科技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粵港澳推動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信息技術合作發展,加快建設國際信息港。
強化國際經貿功能。強大的國際經貿功能是世界超級灣區的重要標志之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發揮香港連接全球市場網絡和澳門輻射葡語國家市場優勢,加強粵港澳經貿服務的合作和對接,強化廣東國際商品的中轉集散功能。一是提升國際都會商貿功能,大力集聚國際知名品牌,建設國際都會級商業功能區,形成廣東與港澳之間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承接港澳地區發達的國際商貿優勢,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使深圳、廣州等地區成為服務全國、輻射亞太地區的國際商貿中心。二是構建“外貿+互聯網”產業鏈,加快建成集保稅展示、物流、交易、服務于一體的電商港,新建一批倉儲物流設施,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
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粵港澳營商規則的對接,構建與國際高標準銜接的經貿規則體系,提升國際經濟競爭新優勢。
廣東前海、橫琴和南沙三大自貿片區首先應在粵港澳體制合作、體制創新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落實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推進與港澳商事調解機制的對接,鼓勵廣東企業利用香港作為解決“一帶一路”投資爭議的中立第三地。三大自貿片區要最終實現從學習借鑒港澳國際化營商規則向適應國際經貿規則轉變、從合理利用國際經貿規則向積極參與國際規則、標準的制定轉變。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與國際問題研究部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粵港澳 灣區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