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全國政協委員馬志偉:該為“新城熱”降降溫了

2017年03月20日 13:40 | 作者:馬志偉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近年來,伴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步伐,全國各地的新城建設方興未艾,各省市區縣乃至于鄉鎮熱衷于新城、新區建設,一片“熱氣騰騰”“蒸蒸日上”的繁忙景象。據有關資料顯示,2000至2015年,全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了113%,遠遠高于同期城鎮人口59%的增幅。這些新城、新區在擴大城市規模、增強城市功能、改善居民住房條件、提升城鎮化水平、緩解“城市病”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貪大求多的“新城熱”中,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新城建設規劃、越來越多的農田被征用為建設用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成為承擔巨額債務的債務人,“新城熱”帶來的一些風險不能不讓人憂慮。

一是一些新城建設攤子鋪得過大,但建設模式不外乎“舉債建設———出讓土地———提高地價”的“城市經營之法”,一些新城發展仍采用住宅開發單一模式,土地占用、環境保護、資金壓力等一系列問題蜂擁而至,應對乏力。二是城市建設同質化,“大城小區”大同小異,大馬路、大立交、大人工湖、大廣場、高大住宅樓等比比皆是,功能重疊、建設重復,浪費資源,缺乏特色。三是人口集聚力相對減弱,產業單一,布局雷同,就業機會不足,造成新老城市功能不銜接,居住人員職住分離,很多新城目前尚處在“睡城”“空城”狀態,有的成為了“死城”,缺乏活力。四是盲目規劃造成的新城擴張,形成了域內新城密布之勢,今后發展必將出現競爭,造成“內耗”,甚至因稅收、補貼、招商引資而“大打出手”,形成“兩敗俱傷”的結果。五是一些新城在建設過程中因缺乏投資,規劃“走樣”,道路、基礎設施等建設嚴重縮水,埋下了“城市病”的隱患。

城鎮化不是簡單地城市化,絕不只是修幾條馬路、蓋幾幢樓房、建幾個活動廣場、搭幾個花園、農民變居民那么簡單。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不僅能夠吸引到人,還要能夠留得住人,更要讓留在城鎮的人生活質量和品質不斷得到提高。筆者認為,要實現2020年1億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遵循城市演進規律,科學頂層設計,嚴控數量和規模。國家應從戰略層面盡快出臺有序推進城鎮化的法律法規,指導各地按照正確方向和科學框架推進城鎮化建設。要重視和研究大中小城市發展的規律,加快調整地區生產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提高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從而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分布、有序流動。在新城建設中要重視“高、中、低”模塊及密度區分,防止新城一味追求“高、大、上”。重點要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對居民的保障能力上做深做精“功課”。

遵循“兩條紅線”,走資源節約型城市發展道路。一要強化土地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既要控制新城占地面積,也要管好城市人均用地,約束新城建設面積和規模過度擴張。二要嚴控生態保護紅線。新城建設要綜合考量當地的環境承載能力,一定要按照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冷靜謀劃,嚴把關口,綜合協調,統籌考慮,科學決策,決不能主觀臆斷,拍腦袋“定案”。

促進“兩個融合”,彌補城市建設“短板”。一要強化產城融合。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因地制宜地建設新城,杜絕“千城一面、百鎮同業”等違背城市建設發展規律、脫離需求發展的盲目性。要在新城建設過程中同步解決失地農民的再就業問題,防止出現部分農民土地變現而“短期暴富”,長此以往“坐吃山空”引起的社會問題。二要強化“新老融合”。在新城建設中,要本著“新老結合,以新補老”的理念,通過規劃聯動、產業聯動、政策聯動等,完善城市功能,發揮城市最大效益,實現新老城市相互補充,均衡發展。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馬志偉 新城熱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 |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麻豆国产AV精选 |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