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大數據時代 消費者個人信息還要“裸奔”多久?

2017年03月14日 17:33 | 作者:劉姝君 王妍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劉姝君、王妍

辦卡填個人信息就像“政審”,購物后促銷短信“轟炸”不堪其擾……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費者苦于此類“消費一次、打擾半年”的體驗,常常無力應對。

大數據時代,面對消費領域個人信息的無端“泄露”,消費者維權面臨哪些“梗阻”?各個方面又當如何規范?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相關人士呼吁,加大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依法打擊販賣個人信息行為。

信息泄露頻發 一不小心就成“透明人”

信息時代,“精準推送”正成為商家引導消費的新途徑,在一些消費環節,商家往往設置重重陷阱,信息收集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

——在線消費成信息泄露重災區。丁女士曾通過網絡平臺購買飛機票,卻在幾日后收到不明電話,表示“機票出現問題”。對方清晰地報出了丁女士的名字與機票信息。丁女士信以為真,直到對方提出打手續費,她才意識到可能是騙局。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對1000位用戶在線調查顯示,21.7%的用戶曾因網購、論壇、微信等遭遇過信息泄露,有11.2%的用戶接到過疑似詐騙的電話。

——“辦張卡就像過政審”。如今,每進入一家商店,總能聽到“辦會員卡可以打折優惠”的促銷。隨之而來的是一張詳細的個人信息填寫表。記者在福州市一家超市辦理會員積分卡,服務人員當即表示“需要出示身份證”,還要提供手機號碼、通信地址等詳細信息。有網民在微博上抱怨“辦個卡填了一大堆信息,搞得和政審似的”,辦完會員卡后促銷電話隨之而來,TD退訂也不管用。

——見“碼”就掃信息在“指縫”間溜走。移動線下支付是近年來新興的支付方式。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實現線下消費。然而“掃碼”后,個人賬號常會自動綁定商家服務號。不僅每日推送廣告,還強制要求消費者提供“定位信息”。

編輯:梁霄

01 02

關鍵詞:大數據 消費者 個人信息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日本免费高清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