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日前,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記者的提問和政協委員的回答,反映出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認同。
從廣義上講,文化自信涉及物質文化、制度體系和價值理念等諸多方面。但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對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自信。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合理而獨特的文化目標。《周易·賁卦》講:“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即言文化的本意是“以文化人”。與西方文化傳統更注重求知不同,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立人。先民在敬法自然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和人生選擇:著力解決人的各種關系,建立合理的人倫秩序,使人在道德實踐中修身成己。這就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我的矛盾降至最小而達成和諧共榮,并以人的道德提升作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這一立人的文化目標使傳統農業社會一直葆有可貴的人文精神。當前,我們更需要回溯傳統,審視生命的意義和人的價值。
圍繞立人的文化目標,傳統文化形成諸多優秀的文化理念。人的本性是“仁愛”“誠信”,對待他人要“推己及人”,與萬物的關系是“天人合一”。人的行為要“知行合一”,修養的方法是“內省慎獨”,處理事務講究“貴和尚中”。總之,人要“自強不息”“作新民”。這些理念要求每個人從道德修養出發,圍繞人的各種關系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圖景。此外,強調人的仁愛本性,使道德扎根于人性。因為道德行為并非法律和宗教約束的結果,而是人的自我選擇。這充分體現出人的高貴與尊嚴。同時,作為人之本性的實現過程,道德修養亦為人類指明更為合理的社會發展方向:物質增長、科技進步不過是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人類更為合理的終極目標乃在于人的精神進步和價值提升。
傳統文化的文化目標和價值理念亦為其本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緣于“厚德載物”“貴和尚中”的精神,傳統文化對其他文化兼容并包,在不斷吸納和創新中豐富自身。今日中國之文明富強和文化自信得益于傳統文化的濡養滋潤,未來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仍有待從傳統中汲取文化力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傳統文化 優秀 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