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汪學群:孟子以人為本仁政思想的價值取向

2017年03月13日 14:33 | 作者:汪學群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恒產恒心:得民心的前提是制民之產

施仁政必須以經濟為基礎,得民心的前提是制民之產。孟子寫道:“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因此,必須“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如果不制民之產,則“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當務之急是發展生產,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具體的目標是,“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重視民生,給予他們適當田地耕種,輔之以副業,生活富裕后再施以道德教化,豐衣足食,理想的社會不難實現。

治理經濟必須從井田開始。他說:“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所謂井田指方里而井,井田為九百畝,分九塊,每塊一百畝,中間部分為公田,其余八部分是私田,大家先耕公田,之后再各耕自己的私田。如此,耕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百姓親睦。另外,正經界是把田地的多少與社會的等級結合起來,這只是為了有序,在當時是必要的。同時也要“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尤其是減賦稅,實行十分之一的低稅率,減輕百姓的負擔,也是仁政的舉措。

孟子還概括出五項政策:一,“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二,“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愿藏于其市矣。”三,“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愿出于其路矣。”四,“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五,“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愿為之氓矣。”除了尊重賢人、任用能人之外,其他四項都與經濟相關。如對市場存放的貨物不征租賃稅,按照規定價格收購滯銷貨物以免積壓,在關卡只檢查而不征稅,耕者助耕公田而不征收私田賦稅;人們居住地沒有勞役稅和額外的地稅,等等。尤其可貴的是,孟子充分肯定這些經濟措施對仁政實施的積極作用。

仁心仁政:以性善為特色的心性論與道德學說為前提

孟子的仁政實際上是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源自不忍人之心,即“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所謂的不忍人之心是指人的同情心,此心是人先天內在固有的,具體表現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而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的發端。人都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等同情心即仁心,在實踐中轉化為仁義禮智道德,道德又轉化為政治,如果“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把仁心當成施仁政的基礎,說明他的仁政思想是以性善為特色的心性論與道德學說為前提的。

雖然孟子討論仁政的政治框架早已成為歷史,其仁政思想的局限性十分明顯,但是孟子把仁引入政治,實現由仁心到仁政的轉變,道德與政治有機地結合,由內圣開出外王,達到內圣與外王的統一,這既是對孔子仁政思想的發展,也為后來儒家仁政思想的進一步展開提供了經典的范式。另外,孟子有關以民為本、懷仁義、制民之產、仁心達于仁政等主張,都體現了儒家倡導以人為本的價值關懷,可以為后世治國理政提供道德層面上的借鑒。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二級研究員 汪學群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汪學群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日网站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综合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亚洲最大日韩 | 久久久久中文伊人久久久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