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人工智能:全球競賽中國領跑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成為一個熱點,不僅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不少代表委員認為,目前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在世界人工智能競賽中,中國沒有缺席,處于領跑地位。但在技術轉化、人才儲備等方面,中國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情況如何?中國如何占領世界人工智能市場先機?
風口來臨:
兩會聚焦產業熱點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準備了3項提案,這些提案全都聚焦人工智能,包括利用人工智能視覺技術優化紅綠燈設計、緩解交通擁堵,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公安部門尋找走失兒童等。他大膽預測,人工智能革命和傳統工業革命不同,未來許多產業會實現自動化續作,類似于職業司機之類的工作,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復存在。
在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提交的7項議案中,也特別提到,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領域成為全球創新高地。這些新技術平臺的出現,使得大規模的連接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是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也提交了一份加快實施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的議案。“未來人工智能會取代社會50%以上的工作崗位,同時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雷軍說。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10年后幾乎所有應用和服務都會包含人工智能。2025年,人工智能市場將達到2萬億美元。
代表委員們的熱議成為業界焦點,而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則將人工智能議題推向高潮。在其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到,加快“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和轉化,是需要培育壯大的新興產業之一。這是“人工智能”一詞首次出現在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國家最高頂層設計的視野。
對于業界而言,人工智能的作為產業“風口”毋庸置疑。《科學》雜志預測,到2045年,全球平均會有一半勞動崗位將被人工智能技術替代,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可能達到77%。業內普遍認為,作為接棒互聯網的下一個產業發展浪潮,人工智能大有可為。
彎道超車:
中國技術領先世界
隨著互聯網數據的豐富,計算能力的增強,人工智能的應用開始紛紛落地。人臉識別、語音搜索、識圖搜索已經應用到多個領域,人工智能正在向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滲透。
不管是日常手機應用里的某個功能,還是大型企業里復雜龐大的數據處理系統,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者們看來,這次中國沒有像過去一樣,在高新技術發展前期“缺席”,而是實現了彎道超車,領跑世界。
孫丕恕所帶領的浪潮集團是一家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為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產品和服務。在他看來,目前人工智能的許多應用中,數據至關重要,比如無人駕駛,實際上就是大數據的具體應用。他認為,人工智能必須具備三大支撐——計算資源、算法資源和大數據資源,而浪潮已具備這樣的能力。
“我們能夠提供優先的計算力支撐和豐富的大數據資源,擁有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框架,并協助客戶優化相關算法,加速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孫丕恕說。
近日,國家批復、百度牽頭籌建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事實上,百度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多年。比如,2013年,百度成立以深度學習命名的研究院。在2015年,百度研發的無人車就在北京進行路測,而在百度大廈,人臉識別閘機、周邊安裝智能信號燈……都開始一一試用。
“實際上,人工智能的全球競賽已經開始,各國政府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行業應用。而在這場分秒必爭的競賽中,中國并不落后。從無人汽車到機器人作業,從醫療看護到育嬰保姆,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李彥宏表示。
形成生態:
搭建行業“四梁八柱”
人工智能的發展,光靠技術創新還不行,需要搭建起支撐整個產業結構的“四梁八柱”,在這一層面,國家頂層設計不可或缺。
事實上,在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前,“人工智能”一詞就已在國家各類文件中頻繁“亮相”:2015年7月,“人工智能”被寫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3月,“人工智能”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在去年年底,《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已印發。
其中,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里,明確了人工智能的總體思路、目標與主要任務。該方案指出,到2018年,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并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在國家戰略層面的大力支持下,業內人士預測,2017年,將成為人工智能行業全面升溫,人工智能技術大面積“落地”,產業生態結構基本形成的一年。
“將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才是硬道理。”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2017年作為人工智能的落地年,提高教育、醫療等不同行業的頂尖專家工作效率,使其在一線的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這才是給老百姓最大的驚喜。”
然而,盡管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基礎、技術水準等方面不輸世界先進國家,但在實踐經驗、人才基礎等方面,中國仍存在一定差距,這也給人工智能的實際落地帶來阻礙。因此,2017年,突破應用瓶頸將會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熟的當下,誰率先在應用上實現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智能時代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李彥宏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應用 全球 國家 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