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將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宮曉倩)一旦患了大病,便會給普通家庭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產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自從2012年我國啟動大病保險試點工作以來,不僅緩解了群眾的燃眉之急,也同時減輕了困難群眾的醫療負擔。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相關人員表示,通過不懈努力,我國大病保險制度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地方試點到全面推開,逐步擴大了覆蓋人群,不斷提高了保障能力。“2017年,我國將在確保群眾基本醫保報銷比例不降低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大病保障受益水平,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
我國大病保險制度累計支付超過300億元
“目前,我國用于解決城鄉居民大病費用負擔的有多項政策措施:新農合大病保障、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等。”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顧雪非介紹。
據了解,大病保險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一項制度性安排,其保障對象是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參保(合)人。
據悉,大病保險2012年在我國開始試點,對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醫療負擔仍較大的城鄉居民,合規部分的醫療費用給予不低于50%的補償。2015年,在試點基礎上,由國家主導在全國推開,進一步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在近日發布的《“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中也要求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全國推開,這項制度的效果將會逐步顯現。”顧雪非指出。
數據顯示,目前大病保險業務累計支付超過300億元,個案最高的賠償達111.6萬元。
“大病保險是實實在在的,自從大病保險制度設立以來,保障水平和籌資水平在不斷提高,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得大病家庭的經濟負擔。”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溫建民表示。
“總的來看,通過全面實施大病保險,對城鄉居民患大病發生的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因大病致貧、返貧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相關人員指出。
專家呼吁擴展大病保險社會籌資渠道
據了解,大病保險資金來源于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基金,但從各地實施情況看,大病保險籌資標準普遍在25-40元之間。
對于籌資方面,溫建民建議,除了政府來擔負起這個責任之外,社會上想做慈善事業的機構或個人也可以加入進來,這樣可以擴展大病保險社會籌資渠道。
據悉,我國多數地方規定了大病保險的報銷封頂線,患者高額醫療費用風險負擔依然比較重。對此,溫建民建議,隨著籌資水平的提高,應該逐年提高報銷比例,尤其是對于一些特困群眾,報銷封頂線不應“一刀切”,特殊時候可以報銷100%,進而解決他們經濟上的困難;另外,在以費用為標準提高公平性的同時,可以按病種分類,提高精準性。“例如腰椎管狹窄是個很普通的病,但它所需的費用很高,除了醫保報銷的部分,自己還要花費好幾萬元,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所以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溫建民舉例道。
另外,對于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問題,溫建民建議,各地方、各部門的信息可以互相聯通、進行數據共享,起到精準的作用,給予大病患者及時報銷補助。
談及我國大病保險工作未來的安排,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相關人員指出,2017年,我國將統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保障措施,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著力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點病種的報銷比例。一是繼續完善相關政策,采取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合理確定合規醫療費用范圍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二是積極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與醫保經辦機構間數據共享,推進大病保險與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保障制度間有效銜接。三是總結推廣地方典型經驗,與健康扶貧工作相結合,指導一些地方探索通過政府購買大病補充保險等形式。四是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商業保險機構承辦服務,發揮商業保險的監管作用,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大病保險 困難群眾 支付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