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李委員請給帶句話——“我在小鎮等著您”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高新國)3月9日上午,僑聯界的李玉玲委員抽空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輾轉500多公里,從河北省館陶縣一個偏僻小村來到北京,只想通過李玉玲把受益于黨的好政策脫貧致富的感激之情轉達給黨中央。
網絡圖片
這位“特殊”的客人叫師獻巧,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2月28日,李玉玲到師獻巧所在的壽東村進行調研時兩人相識。
“企業積極參與精準扶貧,關鍵是把錢投在有用的地方,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李玉玲聽說河北省級貧困縣館陶縣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走出了一條很有借鑒價值的道路,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前夕,她和尚紹華委員再次就精準扶貧問題來到館陶調研。
3年前,館陶縣開始試點特色鄉村建設,師獻巧所在的壽東村被打造為“糧畫小鎮”,目前全縣4鄉4鎮都已有了各自特色的“小鎮”名稱。
在師獻巧的糧畫工作室,調研組被各種糧食畫所吸引。師獻巧說,壽東村偏僻,3年前村民收入還很低,她家6口人,當時丈夫打工是主要收入來源,加上果園收入,一年也不過2萬元。“我家還算不錯的。”師獻巧說,全村大部分家庭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現在不一樣了,壽東村即將升格為4A旅游景區,僅今年春節農歷初一到十五,她家就收入5萬多元。她的糧畫工作室生意紅火,基本都是私人定制式生產,而借助互聯網銷路更廣。
以一個普通村民眼光來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師獻巧告訴記者,“有活兒干很關鍵”。她說的“活兒”跟產業緊密相關,沒有產業依托村民就不會有穩定持續的收入。館陶打造的“一村一品”特色小鎮,就是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建設。
深入調研后,李玉玲發現,產業是農民增收的基礎,但有人維護引導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才能保證農民持續增收,不會輕易返貧。對此,館陶縣的“美麗鄉村大學”建設給出有益探索。去年,館陶縣面向全國招聘了8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這些畢業生成為縣美麗鄉村旅游公司員工,通過邊學習邊實踐的形式接受鄉村規劃設計、生態環保、鄉村旅游等方面培訓,以維護引導各小鎮產業發展,在幫助村民走好致富路的同時,也可以成為產業發展帶頭人。這些畢業生都來自農村且80%是當地人,有農村情節,這樣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引來了人才,還能給農民提供有益幫助,可謂一舉多得。
這所“大學”將持續招生,“這才是農村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李玉玲對館陶縣“美麗鄉村大學”建設豎起大拇指點贊,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她提交了一份《創建美麗鄉村大學培養農村基層建設人才》的提案,建議創辦一所的美麗鄉村大學或在大學里創辦美麗鄉村學院,培養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農村建設人才,畢業后到農村一線工作,給予政策性鼓勵。
館陶縣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徐海敏說,像“種”苗一樣悉心呵護每個小鎮建設。除了“美麗鄉村大學”,還有“小鎮黨校”、小鎮電視臺和“我在小鎮等著您”主題歌。“村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素質也要跟著提升。”徐海敏說,現在村民都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擺攤設點后都收拾得干干凈凈,大家還會主動清理游客丟棄的垃圾。
與以往生活對比,現在師獻巧的臉上洋溢著無比幸福的笑容。“糧畫小鎮”改變了全村人的生活,村里接待過各方面來客,甚至20多國友人前去考察參觀,還吸引國內外企業和個人前去投資。師獻巧遺憾的是,在李玉玲委員調研時一直有個想法沒有表達。那就是,她們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變身享有盛名的特色富裕村,離不開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政策,她專程赴京給李玉玲委員帶來一封信,希望能把她的感激之情傳遞給習近平總書記,邀請總書記到壽東村“糧畫小鎮”走走看看,到她家坐坐喝杯茶。
館陶縣“我在小鎮等著您”的主旋律一直在唱響。
配圖說明:師獻巧(左一)將表達自己感激之情的一封信遞交給李玉玲委員代為轉達。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