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代表委員話脫貧:幫到點子上 扶到心坎里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楊帆、任瑋)“你們有啥困難?”“你們有啥好辦法?”……帶著經驗、成績、困難和疑惑,來自貴州、河北、寧夏、天津四地的部分代表委員齊聚一堂,一起交流扶貧經驗、尋求脫貧對策。
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沿河縣黑水鄉新群村農民張國英,來自貴州偏遠山區,每年她來北京都會提到修路,今年也不例外。她說:“我們土特產特別多但路特別難走,就盼著能通一條高速公路。對我們來說,路是最大的希望。”
當前農村脫貧仍然面臨諸多困難,急需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行路難”只是一個縮影。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說,扶貧工作要依靠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教育醫療等政策、項目、資金帶動,要幫到點子上。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寧夏,2000年4月,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等8部門設立了旅游扶貧試驗區。如今六盤山連片貧困地區的旅游從業人數不斷增加,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脫貧。
“以寧夏旅游資源稟賦相對較好的涇源縣冶家村為例,三分之一農戶都發展起農家樂,多數農家樂年收入超過10萬元,最高達50萬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說,實踐證明旅游扶貧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返貧率低的“造血式”扶貧道路。
朱奕龍建議,旅游部門以脫貧攻堅目標為引領,有效銜接“十三五”規劃綱要、旅游業發展規劃、脫貧攻堅規劃,以及交通、文化等行業發展規劃,編制旅游扶貧規劃,為“十三五”期間開展旅游精準扶貧提供規劃支撐。
邁入2017年,河北的扶貧依然艱巨:年內7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5個貧困縣摘帽出列。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原校長王志剛認為,國家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扶貧的同時,更需要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要讓貧困群眾看到賺錢財路,能致富、想脫貧,更要教貧困群眾學會實用技能,會致富、要脫貧。”王志剛表示,河北農大師生充分發揮科教優勢,走村入戶提供“掛號式”的農技服務帶動了一個個家庭致富,要扶到村民心坎里,才能真正帶動他們實現長效脫貧。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脫貧 扶貧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