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招商被騙”不能只靠納稅人買單
“你可能招到了假外商。”最近,有兩個地方在招商問題上栽了跟頭:其一是河北邯鄲,幾年前引入“世界五百強”的某國際知名企業,并在地方財政配套上補貼了6億元,結果對方被證明是冒牌貨;其二是,“鄭州迪士尼”深陷羅生門。據迪士尼中國區方面最近的回函,河南在建的一些項目與其無關,很可能又是一個冒牌貨。
這年頭騙子多,人們被騙也很常見,但騙子主動找上政府部門,這就有點兒不大尋常。面對無數精英頭腦,要做到不穿幫太難了;而只要露出破綻,更可以說是往槍口上撞。按道理,難度系數高、風險成本大,不宜打小算盤。但有人就偏偏向虎山行,不僅這樣干了,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稍作盤點,邯鄲和鄭州并非孤例。比如2011年陜西咸陽涉資38.8億元項目,兩年后才發現對方是誆騙;2014年甘肅也有招商項目,結果爛尾……把“招商+詐騙”作為關鍵詞檢索,原來早就有很多相關案例。
與其說騙子膽大有創意,不如說被騙都是因為量身定做的語境。語境很重要,具體到一些地方身上,言必稱自身實力幾何,能解決多少就業,帶來多少財政收入,聞者就很難做到不動心。究其因,在于摸準了痛點、切中了需求。在過去,招商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關系到地方稅收和財政收入,所以要搶著招商,沒條件要創造條件招商;現在,人口紅利和土地優勢趨小,穩增長反而意味著更大壓力,因此更加饑不擇食,“倒貼錢拉投資”“層層給企業補貼”等。凡此種種,不被騙子給盯上才怪呢!
一言以蔽之,招商關系到數據,而數據關系到政績。應該說,政績是從政之績、施政之績,GDP指標只能是一小部分,但從目前設置來看,雖然考核項目和指標體系趨向多元化,但GDP依然很重要。還是以鄭州為例,2015年,在河南全省環境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中,鄭州市環保考核結果雖為不及格,但因GDP增長明顯,鄭州市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結果仍為優秀。可見,雖然不唯數字,但數字的誘惑力仍在,一旦能和政績觀掛鉤,地方招商引資的沖動只會有增無減。
招商引資對于地方經濟發展是大事,但萬一操作不好,也顯然有多重風險,最常見的是環保問題,比污染更甚的是招商騙局。面對資本引進,不僅要給予政策優惠,還通常要給予補貼,希冀小投入撬動生產力,然而補貼來自納稅人,一旦有去無回,誰能查缺補漏?從過往經驗看,明明知道招商被騙了,地方政府也很不愿意承認,多以“項目爛尾”“投資不到位”敷衍,或者干脆以沉默作回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些與項目直接相關的責任人都沒有承擔起責任,甚至由于地方政府保持沉默、死不認賬,可能都很難查出誰才是直接責任人。
正因為擔責成本的輕微,又反向加劇了招商引資的沖動性,不僅什么項目都引入,還要求銀行機構等開綠燈配合招商,甚至有些地方“揣著明白裝糊涂”,明知道對方不是善茬,還選擇互通合作、各取所需。對此,應該效仿工程建設里的“終身追責”,只要出事就要進行徹查,而且要把關鍵決策人揪出來,讓他承擔一定的責任。
當前,穩增長的經濟目標仍然鼓勵招商引資,但招商也要擦亮眼睛,瞄準實力項目和優質資本。如果只為了數字好看,什么項目都亂招一氣,最后只會弄得雞飛蛋打。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招商 項目 納稅人 招商被騙 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