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小微企業需要良好“生態圈”
日前公布的2017年1月份制造業PMI指數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達到51.9%,處于“榮枯線”之上,且明顯高于上月46.1%的數值,顯示出企業未來發展信心走強,令人欣喜。同時也要看到,當月小微企業運行指數為46.2,仍舊在低位運行。
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小微企業雖小雖微,但提振宏觀經濟的作用不小,而今更是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一方面,新技術革命有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信息技術和其他技術深度融合,消費需求個性化、小眾化勢頭明顯,小微企業是形成新型供給能力的生力軍,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之下,一系列有利于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如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等,旨在為小微企業降稅減負。
然而,融資難、用工難、產業層次低、生產成本攀升過快等難題始終困擾著小微企業。具體來看,首先是小微企業自身存在規模小、風險高、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的弱點,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生存發展的難度很大,據統計,國內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5年;其次,大量小微企業與大企業的鏈條脫節,導致小企業創新資源相對缺乏,缺少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平臺和資源。還有外部環境影響,由于人口紅利消減、原材料漲價,加大了企業運營成本,使小微企業很容易陷入“內憂外患”的生存困境。
應當說,我國相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近幾年已出臺不少,尤其在簡政放權、減免稅費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從國際經驗看,小微企業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生態圈”。以德國為例,作為一個中小企業占據99.7%、公司凈產值占全國一半的老牌工業制造強國,他們不僅有著完善的為中小企業發展進行人力資源培養的職業教育制度和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幫扶制度,尤其注重建立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互利共贏的供應商合作關系,大企業給小企業提供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小企業也能憑借自己的專有技術融入大企業的產業鏈,既有效推動德國大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實施,也為小企業實現持續創新提供了基本動力,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的企業發展“生態圈”。
小企業并非小問題,對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言,最終的落腳點是讓千萬個企業成長起來,只有企業發展好了,才能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只是表象,一個風險可控、利潤可賺的市場環境,是銀行自覺自愿支撐小微企業的動力。因此,要建立起政府、銀行、大企業、小企業共同參與的“生態圈”,既確保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平等權益,又確保市場監管的有效性,為小微企業群體茁壯成長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昌岳)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生態圈 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