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擦亮中國的“金色名片” “十三五”時期我國文物事業又出“利好”

2017年02月28日 13:52 | 作者:記者 施雨岑、王思北 | 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國家的“金色名片”。為了讓文物更好地活起來,傳下去,國家文物局21日印發《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未來幾年的文物事業發展確定了目標,對文物保護、博物館發展、文物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規劃有哪些亮點?文物將如何活起來、傳下去?記者采訪了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對規劃進行解讀。

文物保護將實現“兩個轉變”

【規劃】實現由注重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轉變,確保文物安全。

【解讀】“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組織實施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示范效應的文物保護重點項目,推進長城保護計劃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開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推薦和遴選,落實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完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措施。同時,提升考古在文物保護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

每25萬人將擁有1家博物館

【規劃】到2020年,主體多元、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觀眾人數達到8億人次/年。強化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定期開展博物館中小學生教育活動,推出一批博物館教育精品項目和示范活動。

【解讀】博物館工作是文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博物館總數達到4692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582家、非國有博物館1110家,免費開放博物館4013家,全國平均29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優化博物館建設布局,加強博物館藏品管理,完善博物館管理機制,提升博物館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博物館發展質量。對于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各級博物館還有很大潛力可挖。規劃提出,全國國有博物館為中小學生講解服務每年10萬小時以上,每家博物館開展中小學生講解服務或教育活動每年4次以上。建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項目庫,制作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精品課程100個以上。

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 支持文創產品開發

【規劃】創新文物合理利用模式。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與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扶貧攻堅和經濟發展相結合,與美麗中國建設相結合,延續歷史文脈,建設人文城市,打造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建立文物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違法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促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解讀】為了多措并舉讓文物活起來,規劃配套了5個工程,包括國家記憶工程、“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全國可移動文物資源共享工程、“一帶一路”文化遺產長廊建設工程、中華文物走出去精品工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是讓文物活起來的一項重要舉措,到2020年,我國將打造5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建成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

兩項工程支持培養文物人才

【規劃】繼續推進文博人才培養“金鼎工程”,實施高層次文博行業人才提升計劃,將高層次文博人才引進和培養納入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項目。實施民間匠人傳統工藝傳承工程,開展文物保護傳統工藝人才調查,加強傳統工藝、工匠研究與保護,支持民間匠人參與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實施,推動傳統工藝納入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教學內容,建設以傳統工藝傳承保護為核心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

【解讀】文博機構和人才隊伍一直是制約文物事業發展的短板。“十三五”時期在文物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還將加強對急需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加大跨行業、跨部門文博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文博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完善文博人才培養體系,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文博單位人員培訓予以傾斜。研究制定文博行業職業教育指導意見,將文物傳統工藝的保護傳承納入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文博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金色名片 文物事業 文物保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