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校園貸莫成校園害

2017年02月27日 08:23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據警方介紹,李繼東等人的詐騙方式,是首先騙取大學生的身份信息,待貸款下來后,用身份信息在校園貸網站上把學生的用戶名更改,學生無法登錄,便會對“屏蔽貸款信息”一說深信不疑。

“這是一起借助‘校園貸’平臺,并利用傳銷方式進行逐級斂財的特大詐騙案。”長春市公安局朝陽區機動治安大隊大隊長王旭說,以往涉“校園貸”的多是經濟糾紛案,而利用其進行詐騙的還十分罕見。

“我們從支付寶公司獲取的嫌疑人間的轉賬記錄,打印出來就有兩尺多厚。”王旭介紹道,為了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他們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造訪了“名校貸”“優分期”等公司。偵查工作并非一帆風順,“嫌疑人利用傳銷方式,內部層級錯綜復雜,最多的涉及10余層。”王旭說,150多人只是警方已掌握證據的數量,還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傳銷鏈底端的大學生很難聯系上。據了解,部分所貸資金已被嫌疑人揮霍,追繳有難度;更有甚者,在被催款后繼續采用詐騙的方式,用他人的貸款來彌補自己的資金缺口。

“本案的一大特點,是不少被害人同時也是作案人。”李國忠介紹道,截至目前, 警方已對6名在校學生正式批捕,但由于案件仍在逐步浮現新情況,嫌疑人身份特殊,這6人已被取保候審。

“令我們震驚并痛心的是,嫌疑人用如此簡單的伎倆,竟蒙騙了上百名大學生。”王旭說,涉案學生普遍存有僥幸心理,即使認為“貸款不還”涉嫌違法,也鮮有人主動報案,并且還積極發展下線。“他們的誠信意識和道德水準令人擔憂。”王旭感嘆道。

平臺監管存漏洞

高校防范有疏忽

為一探究竟,記者登錄了嫌疑人使用最多的“名校貸”官網。在借用了在校朋友的身份信息后,僅花3分鐘就注冊成功,隨時可以進入辦貸階段。至于輔導員聯系方式等信息,鄭義春等人介紹,他們填的全都是假的,因為平臺一般不會去與輔導員聯系。

此外,“名校貸”官網還清楚地寫著:可貸100元—50000元不等,90%貸款1小時內到賬。

“客觀上,辦貸程序過于簡單,為不法分子利用其漏洞進行詐騙提供了溫床。”律師郗研宇分析道,“名校貸”等平臺缺乏基本的反查機制,讓并無太強償還能力的大學生借款如同探囊取物。

徐淼是吉林市某高校的專職輔導員,她所在的高校有多名學生涉案。“校園貸廣告隨處可見,但我們并沒有意識到它可以與詐騙聯系到一起。”徐淼坦言,案發之前她從未接到過學生的咨詢或求助,“事實證明,我們和學生的溝通并不順暢。”據她介紹,在接到警方通報后,學校立刻對學生展開了誠信教育,以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此案暴露出,高校對學生信息的掌控能力嚴重不足。”王旭說,嫌疑人用在校生身份進行貸款,而學校毫不知情,這一點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但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條文,將學生貸款納入到學校管理職責之內,因此學校監管也存有不少難點與盲區。

“涉案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誠信意識和信貸常識,對在校生的身份并不珍惜,甚至對欠貸不還對自己今后造成的信用污點毫不了解。”相關專家認為,在校園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各高校有必要進行一次徹底的風險和誠信教育,讓更多學生知道:個人身份信息,是絕不能出賣的東西!

去年12月,鄭義春在公安局遇到了同被逮捕的“幕后老板”張弦,小鄭二話沒話,上去就踹了他一腳,并痛罵“騙子!”“可我又何嘗不是騙了幾十個同學呢?”小鄭苦笑道,“如果能夠繼續學業,進入社會,我一定會自食其力掙干凈錢!”

(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記者手記

誠信和風險教育不可缺

變了味的“校園貸”,還不起的“青春債”。長春警方破獲的這起特大“校園貸”詐騙案,最令人痛心的是涉案學生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的嚴重匱乏。在涉案學生眼中,個人征信信息是可以拿去做交易的籌碼,而傳銷方式的引入,讓更多的被害人變成了犯罪嫌疑人。“禍莫大于無信”,對于這些在校學生而言,這無疑是十分慘痛的教訓。

當今各類新興事物風靡,校園客觀上已不再是“只讀圣賢書”的場所,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拓寬常識教育的廣度,已成為時代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要求。教書必先育人,成人方能成才,愿每一個大學生耳邊常有警示,健康進入社會。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校園 學生 詐騙 貸款 王樂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