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沒資質、假廣告、詐騙 朋友圈招生暗藏“5個坑”
培訓機構擅定
“霸王條款”
比如預交全部課程費用或開課后不得退費等。有的培訓主辦方甚至連合同都不提供,只有口頭協議,僅提供交費收據。
但這種霸王條款并不受法律保護。龐理鵬律師建議,消費者在繳費前需謹慎查看培訓機構提供的簽約合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發布含有
虛假內容的廣告
比如學員可提前參加重點中學面試,或師資力量是名校名師,或各種執業資格考試能“保過”,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報名者在花了大價錢之后才發現,這些承諾都是假的。
龐理鵬律師建議,雙方在簽訂教育培訓合同時,應就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約定,最好將培訓機構的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或將口頭承諾或宣傳內容進行書面備注。
此外從2016年9月1日起,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實施,規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自媒體發布廣告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無論是自發的還是轉發的微信廣告,包含虛假內容的均要承擔責任。
借培訓招生名義
售賣假冒產品
很多微信招生廣告名義上招收會員培訓,甚至號稱免費學習,實際是利用培訓向會員推銷商品,比如減肥藥、保健品等。但這些商品很有可能是未經批準生產或進口的,屬于假冒產品。
龐理鵬律師建議,在參與培訓項目時,如遇到與招生廣告不符的收費,就需要多加注意,如認為其推銷的產品名不副實,甚至為假冒產品,可先自行留存證據并及時報警。
編輯:梁霄
關鍵詞:資質 廣告 詐騙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