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適當懲戒有利教育目標的實現

2017年02月23日 15:47 | 作者:楊京 | 來源:武漢晚報
分享到: 

近日,青島市政府發布《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到“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據了解,該《辦法》將于3月20日起實施。這是全國第一部以學校為主體的地方性政府規章,也是全國或地方教育性法規中,首次提出“懲戒”的概念。

一項地方性規章,所涉及的內容也僅限于中小學教育,之所以能在全國范圍內引發反響,除了“全國首次”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在于,此《辦法》觸及了“懲戒”這一長期以來在教育界顯得有些敏感,甚至令從業者諱莫如深的概念,其破冰意義不容小視。

timg

長期以來,在“鼓勵教育”、“賞識教育”的呼聲下,過往“嚴師出高徒”,乃至對學生的體罰行為已經日漸減少。這本身是一件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好事。但不得不說,這樣的趨勢在近年來已隱現矯枉過正的苗頭。

這突出表現在,學生似乎越發“說不得碰不得”,教師則越發束手束腳。不要說實質性的“懲戒”,批評的話重一些,往往都會招致學生的不滿和家長的投訴。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輕言細語的勸說,似乎成了唯一可行的方式。

教育的本質是使人掌握知識和技能,需要施受雙方的共同努力。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必須對教育者具備一定的服從性,以及對某些規章制度的嚴格遵守,否則教育行為就無法開展。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矯正和維持。

事實上,所謂“管教”并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如果連有序管理都做不到,“教”自然無從談起。而“懲戒”本身,本身正是教育的內涵之一。如果不輔以一定的懲戒權,孩子對教師缺乏服從性和敬畏心理,從業者往往也會在長期束縛中萌生明哲保身,聽之任之的傾向,難免會影響教育的效果。

當然,擁有“懲戒權”,并不代表教師可以毫無顧忌地使用,對學生的體罰和變相體罰更是應該一如既往禁止的。要確保教育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明確懲戒權的限度和適用范圍,防止濫用,特別是與體罰行為加以區分,并在實際操作中監管和遵守。這不僅是保護學生,同樣是保護教師自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懲戒 學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最新二区三区免费不卡区 | 日韩亚洲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亚洲AV永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久久给综合久久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