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藝考熱度“高燒”不退,如何過好“獨木橋”?
最終,走上藝考考場的林靜通過考試,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但遺憾的是,因為文化課分數偏低,最終錄取的文化營銷專業和她報考的播音主持相去甚遠。林靜說:“剛開始接到這個專業,根本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做什么的,然后完全處于硬著頭皮上,心里很抵觸,很不情愿。在選擇藝考這個事兒上,看到這個專業就很后悔,當時就想如果用來培訓的很長那段時間,專攻文化課在想會不會不是現在這個結果。”
走過藝考路,回首少年時,無論怎樣,林靜的命運或許在她選擇藝考時就已經改變了方向。林靜說:“就目前剛上大學來講,我對這個專業還不是特別了解,也不知道自己在未來能從事什么樣的行業或是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還是挺迷茫的,前景一片渺茫。”
藝考培訓需選擇合格機構
這幾年,“藝考”這個詞越來越熱。這項意在選拔藝術類特長生的考試,吸引著越來越多考生加入。在“藝考熱”的背后,是一場分數與特長、夢想與現實的“博弈”。
早上6點20分,在鄭州市大學北路康復后街一棟老樓里,來自洛陽的美術考生馬米嘉和史曉博準時起床。這間20平米左右的出租屋內,用木板隔出一個衛生間,兩張單人床拼在一起,上面鋪著厚厚的四張被子。馬米嘉說,她第一天來的時候挺冷的,空調好像得另加費,本來想開,但是又想了想不開了吧。
裝著各種繪畫工具、準考證和身份證的畫袋,頭天晚上就準備好了。6點50分,來不及吃早飯,兩個女孩各自背起足有五斤重的畫袋出發,到位于鄭東新區的考點參加考試。一路上,她們講述著自己的趕考經歷:“報4個吧,她準備報5個,比如說有的學校211、985,一個是一本,一個是普通本科,可以選擇一下,幾率會大點,最差能考個兩三個吧。”
藝考常常被認為是一條“曲線就學”的道路。上半場考試結束后,記者試探著問馬米嘉和史曉博是否遇到過這樣的質疑,她們說,大多數人認為的“捷徑”,其實一點也不輕松:“藝術生一半時間用在專業課,每天24小時,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跟睡覺就是畫畫,有的學校報兩三千人、三四千人,但是人家只收五六個。而且這兩年文化課也不低,英語成績也有限制,差了你啥也考不上所以比較愁人。”下午的考試4點半結束,馬米嘉提前走出考場,步履匆匆地趕往地鐵站:“因為我還要去老校區那塊報考,6點就結束了,要不然就報不上,明天就考不成了。”
蔡宇翔是福建南平建甌的一名音樂藝考生,雖然對自己的專業成績很有把握,但為了以防萬一,和其他很多藝考生一樣,他趕場參加了多個省市的考試。輾轉上海、湖南、四川多地赴考,個中艱辛只有自己知道:“我大概考了4、5個地方吧,我這算少的,因為其他不好的學校不想去,學音樂也就這幾所學校好。我有的同學一個月就考了10幾所學校,把各個學校的信息搜集起來,做表格,考過一個就勾一個。最麻煩的就是要坐車,因為每個省其實隔得都很遠,來回的路費加上住宿,要花挺多錢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藝考 熱度 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