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北京:誰來破解核心區停車這一難題
車位迷局 有大量地下車位竟然閑置
近年來,東城、西城鉚足力氣整治老舊小區和公共綠地,拆除違建增加基本停車供給,新開辟出來的車位,都用于緩解當地居民的停車難問題。
但是核心區的停車空間真的“一位難求”嗎?記者在信德園小區的地下車庫內看到奇怪一幕:300多個車位中有大量閑置的,而且都注明是被單一車牌占用。物業稱,車位早就租售一空。“當初小區開盤時,一個車位才賣幾萬元,現在漲了5倍,很多人把買車位當成投資手段。”有業主介紹,由于每個車位均以幾十年的使用權向外招租,其間難免遇有業主因換房或長期到外地出差等特殊情況,導致車位閑置。“可就算車位空著,其他人也停不進來。”業主林先生認為,停車位需要盤活利用,但缺乏相應的創新和機制。
而在鴨子橋北里西側的廣安門大街南段停車場,80個車位中被使用的也不多。這里小型車的首小時停車費是10元,之后每小時15元。核心區停車實現差別化定價,外來車輛因嫌貴不敢停后,附近小區居民的車輛,能否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辦月卡或在指定時段停車的形式使用這些車位呢?
明確思路 不會滿足全部停車需求
盡管城市核心區停車難,但多位受訪的業主坦言,他們家里不止一輛車。“而且沒車的人還在拼命搖號,有些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還讓家人學車打算搖號買第二輛車”。搖號購車雖是居民的正當權益,但也客觀加劇著核心區的車位緊張。
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鄭實告訴記者,過去建設的小區沒有設計停車泊位,“是因為想不到汽車入戶會這么快,這算先天不足”。直到1994年,市規委出臺住宅區服務設施配套指標,才有了市區、郊區、商品房和普通住宅配套停車場庫的嚴格規定。目前三環內,每10戶家庭的配套車位數是3個。“但不能說規劃不足,就徹底把車位配足了。絕不是這樣,現在政府在非常謹慎地限制供給”。
“核心區不該以滿足所有人的停車需求為建設導向,而該以發展公共交通為導向,這是大前提,否則停車難題永遠解決不了。”鄭實說。
解困良藥 專家提供三種解決方式
如何挖潛城市核心區的車位資源?專家提供了三種方式:錯峰停車、周邊停車資源共享和興建立體車庫。
鄭實稱,老舊小區停車難,不能靠增加路側停車位來解決,但可以設置夜間停車位,通過制度保障和經濟杠桿,讓私家車晚上停白天開走。
政協委員耿曉冬說,本市一些社區和周邊企業實現了部分停車位的資源共享,這可以快速解決停車難問題。但也要看到,一些單位和商場出于多種考慮,對資源共享沒有積極性。“停車是個大產業,應該把政策鼓勵和經濟刺激相結合,讓一些單位樂于提供車位,實現良性循環,而不是靠政府的行政要求。”鄭實說。
鄭實介紹,現在地下車庫的建設難度大,造價高,一個車位的平均成本在20萬元左右,要考慮百姓有無承受能力。而在地面建設的機械停車庫價格便宜,占地面積小。
耿曉冬認為,目前中心城區拆違后留下了一些“邊角料”用地,政府可利用這些空間建立智能化的立體停車樓。像今年春節期間,海南三亞很多旅游景點車位爆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決定把部分停車場改建成立體停車樓,“占地600平方米,就可以停200多輛車,是平面停車能力的10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停車 車位 小區 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