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法官:二十四條"婚規"是國家一級法律錯誤
為了拿到3角5分錢打印一頁的價格,她會特意跑到附近的清華大學校園里去打印,一打就是100本。版本總在更新,有時舊版的材料沒有發完,新版又要打100本。
她不斷告訴群友,要“修法”靠的只能是“笨拙的精神”,沒有捷徑,也沒有“蛋糕”可分,“因為‘蛋糕’本身就不存在”。
在她看來,“歷史中的受害者群體注定不是有形的”,只是起到黏合劑和混凝土的作用,黏合凝聚起真正能夠撬動起各方資源的地方。“大家一起低著頭走,也許走著走著就走出一條路來。”
群里的成員也確實在“笨拙”地努力著。
有人為了聯系一位本職是醫生的人大代表,就托關系找人掛號,連續兩個月每周都去醫生那里看病。
有人在聯系上人大代表之后,糾結應不應該發個短信提醒一下,結果全天都陷入到內心斗爭當中,當收到回信后,興奮得“整個人都蒙了”。
還有人依然在堅持給法院的法官郵寄自己手寫的信件,告訴他們“二十四條”的危害。其中一位寄信人的工資已經被法院“執行”,從1000多元的生活費中拿出錢寄信,兩年寄出1000多封,最多的一天寄出了120多封。
“這是在人被毀滅時最卑微的表達,拒絕向命運投降的姿態,雖然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但至少表示個體沒有投降。” 李秀萍說。
判出一條“生”路
李秀萍曾經給湖北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王禮仁寫信,希望他把過去剖析“二十四條”的文章標題《判出一條路》改成《判出一條生路》。
作為最早批評“二十四條”的法官之一,王禮仁對于“二十四條”的問題并不留情。他稱“二十四條”為“癌癥性”的,是“國家一級法律錯誤”。
在王禮仁看來,作為司法解釋的“二十四條”與《婚姻法》第四十一條是相對立或割裂的。法條中說:“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王禮仁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解釋,在一方不愿償還夫妻共同債務、債權人又不承擔相應舉證責任的情況下,這就導致“婚姻關系是個筐,任何債務往里裝。”
在他看來,真正要解決問題,只能是通過法律程序,廢止“二十四條”,重新構建規則。或者“判例抵制”,即在處理夫妻債務案件時,拋棄或繞開“二十四條”推定規則,適用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第十九條和家事代理原則以及公平的舉證規則判決。這樣可使“二十四條”名存實亡。
現任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檢察長馬賢興第一次知道“二十四條”的時候,也認定了它是有“原罪”的。
當時,他還在寧鄉縣人民法院當院長,一位基層公務員找到他說,前妻炒股賭博,欠了很多外債后“人間蒸發”,他卻不斷被告上法庭。一筆75萬元的借款他實在無力償還。
這位公務員不斷申訴,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將案子發回重審,寧鄉縣人民法院遲遲沒有判決。
寧鄉縣法院重審合議庭的意見是“借款金額較大且未用于家庭生活,應該為夫妻一方個人債務”,可當時的庭長并不同意改判。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二十四條 債務 王錦 錦蘭 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