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精神損害撫慰金如何裁量? 國家賠償“四問”待解
財產間接損失如何界定?該不該賠?
福建商人江先路2009年投資創立了一家會所,2012年,他卷入一場租賃糾紛,因涉嫌聚眾斗毆罪被刑拘,會所則在5天后宣布倒閉。經過發回重審、上訴等,2015年11月,廈門中院終審認定江先路無罪。
江先路家屬提出了2.3億元國家賠償申請,其中企業倒閉造成的損失達2.25億元。江先路的妻子告訴記者,如果不羈押,他們可以用名下其他財產處理租賃糾紛,而一旦江先路被羈押,原先合作伙伴找上門來,加之沒有江先路出面處理,企業無疑陷入危險。
事實上,江先路的家屬正試圖挑戰國家賠償中“間接損失”的魔咒。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兆增表示,一般認為,直接損失是已取得財物的損失,間接損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也就是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在該案中,嚴格意義上說,江先路的不少財產損失可能會被認定為“間接損失”,而一些被拍賣或變賣的財產損失系原有債權債務關系導致,可能不會納入國家賠償范圍。
法院認為,財產損失賠償的前提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且造成損害,本案的羈押行為系針對人身權,故家屬主張的企業損失并非由羈押造成,該賠償請求不予支持。
丁兆增告訴記者,因國家機關職權行為導致江先路人身自由遭受損害且造成經濟損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現行法律卻無法對其經濟損失給予合理彌補,這有悖國家賠償的立法精神,“立法者應對國家賠償法作出相關修改,實行‘懲罰性賠償’,對于受害人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都應給予經濟賠償”。
參與國家賠償法立法的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國家賠償的要點之一是“直接損失賠償”,也就是說,“對財產權造成損害按照直接損失賠償,間接損失是不進行賠償的,哪怕是必然可得利益損失”?!伴g接損失就比如,你扣了我一輛車,我這輛車有可能出去拉貨,拉3年沒準能掙幾萬元。這種損失屬于不確定的,因為商業投資都有風險,不可能穩賺不賠,如此一來就不容易計算損失金額?!?/p>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兼國家賠償委員會主任陳春龍告訴記者,國家賠償法應進一步擴大刑事賠償范圍,將目前的“撫慰性標準”調整為“補償性標準”,不以法定賠償為限,應以實際損害為準,盡可能地彌補受害人在國家機關侵權過程中所受到的損失。
編輯:梁霄
關鍵詞:精神 損害 撫慰金 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