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高校開學季:買買買再現 開學購皆因攀比心?
開學購皆因攀比心?
實際需要、父母關愛、商家促銷等原因催熱“開學經濟”,攀比心理并不占主流
是買全買多,或是買貴買好,還是夠用就行……當“買買買”成為開學季的一道風景線時,“開學經濟”背后的動因讓人不得不思考。
“當時孩子上大學,給她準備行李,我們也是盡量多買,生怕漏了什么。”劉先生的女兒今年已經大三了,可兩年前夫妻倆陪孩子報到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說這是過度消費,我認為言重了。孩子第一次去外地讀書,父母能放心嗎?不能在身邊陪伴,總希望在物質上別委屈了她。買多買貴,都是父母愛的體現,我覺得無可厚非。”
獨生子女積聚父母之愛于一身,這種愛在孩子異地求學時,就體現得格外明顯。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父母也會對每個孩子關愛有加,希望孩子在大學生活中少些困難。劉先生說,“女兒在外,我總希望她過得好一些。”
也有一些家庭會以電子產品作為孩子學習成績的獎勵。“如果沒能進入理想的學校,父母大概不會同意我買‘蘋果’產品,我自己也不好意思開口,畢竟價格不菲。”何同學說。
不少家長表示,購買名牌電子產品可能會有一定的經濟壓力,但為獎勵孩子的辛苦付出,還是會買下來。“如果價格過于昂貴,家長也不會答應買吧。”何同學認為,大多數家長的物質獎勵還是在能力范圍內的。
相比之下,單純的攀比心理帶來的過度消費,在記者調查時十分少見。劉先生的女兒表示,物質攀比在大學里確實存在,卻不是主流風氣。“比如電腦,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使用體驗,而不是和別人比哪個牌子更響亮。”劉先生的女兒還告訴記者,身邊同學一般不會為追求面子而強求經濟條件不允許的高檔產品,更何況過于貴重的物品還容易被盜。
此外,開學季商家促銷也成為“買買買”現象的一大動因。“商家一般會趁著開學季減價,我們又正好有使用需求,就趁著促銷的時間趕緊采購。”何同學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校 開學季 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