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學院書畫學院

兒童繪畫教學中的套路和程式

2017年02月20日 15:13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兒童畫是每個人成長中的一個階段,屬于美術的范疇,但不是一個畫種、流派,不能簡單地用成人的或者美術的標準去衡量,學畫對于兒童智力的開發要遠遠大于學畫本身。兒童畫教育究其社會性而言也不是培養專業畫家的教育,而是全面開發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表達力的教育,重在通過繪畫啟迪智慧,而非傳授技能。

然而,家長總會對孩子的作品進行好與不好的評價,再拿孩子的畫和別人去比較像與不像,比較誰顏色涂得更均勻等等。的確,大部分家長心中“像不像”與“好不好”一直是畫“等號”的,也習慣以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和評價兒童畫,其實我們應該要站在孩子認知的立場上來看待兒童畫,家長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繪畫積極性會有相當的影響。

當下,兒童繪畫培訓越來越程式化、套路化,也許是為了迎合部分家長而不得不功利性地去“程式”,去“套路”。

當前兒童繪畫教學中存在的兩個大問題:

(1)誰在畫?或許大家都會馬上意識到畫的主體肯定是孩子們,但其實,這只是一個前提條件而已,很多小朋友雖然拿著筆在畫畫,但畫面的主體卻不是孩子,而是老師和家長。

(2)誰在教?很多老師會拿出之前比較好的作品拿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用同樣的方式去學習去畫,過于關注一根線、一個圓,顏色涂得是否均勻等等,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去啟發學生,然后“這樣畫行不行?”“畫那個東西好不好?可不可以?”等類似提問的話來完成一件作品,最后這件作品或多或少都可能會是老師頭腦中生成的標準畫面。

下面介紹幾個兒童繪畫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套路和程式:

(1)“臨摹”,標榜臨的過程是欣賞的過程、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按照前人的技法去一筆一筆地描摹,如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估計是被小孩們臨的最多、模仿的最多的一件作品了。

(2)“變化”,以創作的名義去改編。讓學生對原畫進行小改動,如油畫改成水彩畫,張開的眼睛改成閉上的眼睛等等,認為這樣可以使孩子們的思維從之前的框架中去得到開拓和延伸,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去“變化”。殊不知原來的那個“框架”也是自己設出來的。

(3)“添加”,以使畫面完整為最終出發點,不斷添加內容和形式,如把一片葉子添加成無數片,直到把空白的地方加滿。如運用各種“點”、“線”、“面”用各種內容代替來添加,直至整幅畫面“完整”。

(4)“創新”,是基于之前各種“臨摹”、“變化”和“添加”后的創新,很多內容和形式也基本有了定式,創新也只是換個“語境”(方式、環境、材料、空間等),多是多樣了,但本質沒有改變太多。

總之,綜觀各類兒童繪畫教育機構,很多都按此套路和程式,把存在的“問題”反當“魔法棒”,在教學實踐中以“效果”(完整的畫面、畫得像)滿足自身和機構的招生。

(作者:邱濤  系柏林藝術大學美術學碩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兒童繪畫教學 套路 程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婷婷色偷偷色天堂 | 中文字幕你懂的免费看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日韩国产色色色色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