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兒童繪本更需要專業門檻
親子概念帶來了繪本市場的繁榮,但是,繪本市場門檻低,導致很多人忽略了其專業高度。如果一個成年人不喜歡讀書,多半是他在小時候沒有過愉快的閱讀體驗。所以,對兒童來說,讓閱讀變得愉悅,比培養閱讀速度更加重要。
六一兒童節到了,這是每年童書銷售的高峰。前幾天查閱數據,發現中國童書已經成長為85億碼洋、每年新增品種五六萬的大市場。親子概念帶來了繪本市場的繁榮,但是,繪本市場門檻低,導致很多人忽略了其專業高度。有些書只要簡單配個圖片就當作繪本銷售。還有更為惡劣的,是跟風經典書的創意,重新配圖,改改文字。所以,如何區分“好”書已經成為讓很多父母親面對的實際問題。
什么是“好”書?對孩子來說,能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就是好書。5月底,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來到北京閱讀季,舉辦了一場“穿越繪本秘境”的講座。在這場活動中,年屆七旬、有40年繪本創作經歷、創作出近50部暢銷繪本的作家談到閱讀推廣時說:“如果一個成年人不喜歡讀書,多半是他在小時候沒有過愉快的閱讀體驗。所以,對兒童來說,讓閱讀變得愉悅,比培養閱讀速度更加重要。”
“好”的童書能帶來美好的閱讀時光。全民閱讀提倡親子閱讀,其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如此:閱讀首先是親子共處的美好時光。如果一本書父母自己就很不喜歡,勉強講給孩子,細微的情緒無形之中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真正能喚起父母的講述欲望,也能滿足孩子傾聽的書,必然是情感細膩的一本書。以安東尼·布朗最為暢銷的作品《我爸爸》為例,這本書就能夠喚起許多人對爸爸的情感回憶——“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游得像魚一樣快。我爸爸像房子一樣高大,有時又像泰迪熊一樣柔軟……我爸爸真的很棒!”年輕的父母在給孩子講述這些夸張的畫面時,會想起小時候對父親的感受,也會想起如今自己想要給孩子做一個什么樣的父親/母親。帶著如許情感去講一本書,孩子怎么會沒有感覺?
“好”書能使用兒童的視角和語言講述,會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尋找與發現的樂趣。安東尼·布朗曾現場給400多名爸媽講了一個故事《大猩猩》。雖然已經很多次和女兒和讀書會的小朋友分享過這個故事,這一次的解讀還是讓我大吃一驚。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叫漢娜,她非常喜歡大猩猩,但是她從沒見過真正的大猩猩,她父親從來沒有時間帶她去動物園。生日的時候,爸爸送了一個猩猩玩具,女孩很失望,但還假裝自己是快樂的小孩。夜半夢醒,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床頭有一只非常大的猩猩,這只猩猩帶著她去動物園,度過了愉快的時光。這個著名的故事中有兩幅畫面:一幅是故事開始,漢娜和爸爸在吃早餐;另一幅是漢娜餓了,大猩猩帶她去吃東西。這兩幅畫結構相同,視角都從漢娜側后方,前景是一張桌子,后面是坐在桌子另一頭的角色。但在第一幅畫里,漢娜和父親之間有很長的距離,桌上沒什么食物,爸爸看的報紙,就像建在父女之間的一堵墻,爸爸沉浸在新聞的世界里,漢娜在自己的世界里。這個父親沒有聽她說話,沒有和她說話,也沒有對她笑。畫里物品擺放得非常有秩序,主要的顏色是藍色和白色,干凈、整潔、冰冷,憂郁。在另一幅畫里,桌上有很多食物,大猩猩在吃東西,看著漢娜,小女孩在笑,這幅畫是很明亮很溫暖的顏色。這些細節透露出孩子的視角和感受,親子共讀時特別能夠產生共鳴。類似的對比、隱喻、呼應等細節在這本書中比比皆是,難怪能夠成為翻譯為14種語言,暢銷過億冊的經典。
“好”書融合了既簡單又復雜的感動,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點線面,蘊藏豐富的解讀空間。它不是簡單粗暴地說教,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而是把人世間的道理放到豐富的畫面細節中,春風細雨般滋潤幼小的心靈。像莫里斯·桑達克的《野獸國》,彭懿的《妖怪山》,大衛·威斯納的《瘋狂星期二》等,都是細節豐富的經典之作。反過來,無趣的內容,一目了然的內容,沒有更多意蘊,發現不了什么東西,也不用費力去尋找,就會變成負循環,以后孩子就會逐漸失去閱讀的熱忱。
閱讀的趣味是個魚餌。這個六一,您是打算帶孩子吃好的,玩好的,還是打算送他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劉穎(閱讀推廣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兒童繪本 親子 讀書 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