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來自安徽鳳陽小崗村的一聲驚雷,拉開了新時期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也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
時過境遷,在農村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數項事關農村土地改革的試點工作正在江淮土地上穩妥推進。
2014年開始,安徽就作為國家首批3個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整省推進的試點省之一,還肩負著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等多項工作。
土地是農民的命脈,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牛鼻子”,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
“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糧食生產能力不減弱,農民利益不受損。”對于試點的地方而言,這項工作必須慎之又慎,要在保住農民的“命脈”和牽住改革的“牛鼻子”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
一個需要正視的現實是,土地制度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涉及相關法律,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的完善,牽一發而動全身。
為助力更好地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凝心聚智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2016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協共同制定的協商計劃,“農村土地改革與金融服務”被列入當年的重點協商課題。
9月始,安徽省政協辦公廳組織政協委員以及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省金融辦、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組成調研組分赴省內外調研。同時發函邀請安慶、亳州、六安等8地市開展協同調研———在3個多月的時間內,會前調研和各項工作在安徽省直相關部門和省市各級政協組織中全線展開。
“會議選題精準、作風務實、建議中肯。”扎實高效的會前籌備,獲得了出席會議的省委副書記信長星和副省長方春明等領導的積極評價。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安徽省政協以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關切之情,找準“黨政重視、群眾關心、政協所長”的結合點,在奮力開創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新局面中展現著智慧和情懷。
“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繼續聚焦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中的重點工作建真言、出實招、謀良策。”這是省政協主席徐立全在協商會上的要求,而事關“三農”的課題也仍將是2017年安徽省政協關注的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