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厚人倫 美風俗 化人心

——從詩詞熱看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當下價值

2017年02月20日 08:48 | 作者:謝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是審美,也是啟迪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古詩詞給人以綜合性的審美享受,對此,錢志熙認為,詩歌根植于人類謳詠情性的本能,是抒發愿望與審美愿望結合的結果。詩歌活動,極其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中。詩詞既是高雅之極的藝術,同時也是很大眾化的,“人們都有過在某一時期、某次場合想寫詩的經驗體會。為什么呢?第一是抒發與發表的本能需要;第二是審美的需要。”

不過,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傳統文化一直面臨著“用處”的困惑,我們為什么需要古詩詞?它有什么價值?在葛曉音看來,傳統文化是一種“無用之用”,在古詩詞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古詩詞很重要的一點是對人生永恒價值的思考。所謂人生短暫,宇宙永恒,這樣短暫的人生中,人如何追求永久的生命價值呢?古人這方面給我們很多啟發,比如建功立業,對節操的追求。陶淵明,還有建安詩人的詩歌,都有非常慷慨激昂的風骨,這種風骨在唐代詩歌中更為普遍,讓你很受激勵,用今天的話說是正能量,是最積極的東西。讀到一些好詩詞,不禁用高尚的情操來啟示、鼓勵自己。”葛曉音說,古詩詞中還有一部分比例很重,是對生活的感悟,對親情友情的珍惜和對鄉土的懷念。很多詩我們千百年后讀起來很感動,遇到類似的情景情不自禁吟誦出來,這是超越時空局限把民族共通的感情表達出來了。此外,古詩詞有強烈的回歸自然的追求,在自然中洗清浮躁污濁,讓心得到寧靜,取得人與自然的和諧,因此有大量山水詩、田園詩。這對今天的生態建設尤為重要。“以感悟激發共鳴,這比空洞的教條更能教育人、滋養人。”葛曉音說。

中央文史館館員程毅中回憶起自己小的時候,4歲開始認字,5歲開始讀唐詩,基本的傳統文化給人以一種滋養和熏陶,每個人以后都有不同的發展道路,不可能人人都寫詩,讀中文系,但是詩詞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在這次詩詞大會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武亦姝以其豐富的詩詞量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我擔心有的家長看到武亦姝的成功,而片面地要求孩子背詩。”程毅中希望傳統文化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夠有美的享受。錢志熙也認為,詩詞、古文、書法等教育,可以適當地作為考核、考試的內容,但應該立足于審美教育的原則、追求無功利化。

傳播需要精品

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反映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于高雅藝術的需要。白居易寫詩后,吟向老嫗聽;古人的有些好詩句,也說不識字人也知是好詩。現在教育普及,知識者群體比古代要大得多,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傳統文化及詩詞的需求迅速增加,如今,傳統文化也面臨著“供給側”問題。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意見》強調了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性。《中國詩詞大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范例,而如何以更加豐富多彩、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傳統文化值得進一步思考。

“我覺得發揮詩詞家的作用,向群體普及詩詞的常識,是有必要的,讓更多的人學會怎樣欣賞詩詞,怎樣創作詩詞。另外,各種詩詞競賽也有必要,但要規范化。”錢志熙指出,詩詞藝術在普及的同時,一定要講究提高。提高大眾地詩詞藝術的鑒賞、評判的能力,有利促使更多的精品產生。

傳播,是程毅中在傳統文化傳承中非常關注的問題,他感到,詩詞大會引起的高潮值得高興,說明詩詞傳播可以十分多樣化,比如吟誦就值得發掘。“葉嘉瑩先生有一篇文章說,吟誦的聲音里有詩歌一半的生命。從吟誦來說,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傳播的人,一方面,教師、家長、媒體等都是傳播詩詞的團隊,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吟誦知識;另一方面,學者和創作者也有很大責任,需要討論研究吟誦傳播中的問題,進行創造性轉化,這需要長期的實踐。”

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文藝創作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兩者互相影響、相輔相成。葛曉音認為,尤其是電影、電視劇等文藝傳播形式對老百姓的影響非常大。不過,影響力大是一柄雙刃劍,如果創作中沒有充足的傳統文化知識,只是一味戲說,那么就會給廣大觀眾帶來一些似是而非甚至錯誤的歷史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古詩詞滲透到很多藝術之中,比如繪畫、園林等。去年電視劇《瑯琊榜》熱播,我記得它用了一個“蝶化”的意象,用來比喻主角歷經磨難重生的經歷非常恰當,經歷了人生的蝶化,給人留下一些能夠琢磨回味的東西。”葛曉音說,真正懂一些傳統文化知識,拿出的作品品位格調就不一樣。藝術創作應當更跟嚴謹一些,提高水平,從而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正如《意見》所說,要善于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

令人欣喜的是,在現代生活中,幾千年歷史的中華詩詞自身也在繼續創作發展,很多人拿起筆,抒寫自己的情感。鐘振振從十來歲起讀詩寫詩,至今已有50多年,他告訴記者,進行詩詞創作的詩友遍及全國。在鐘振振的體會里,詩詞創作集中體現著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關系。“詩詞創作一種偏頗的傾向是一味強調繼承,而忽視創新。有人以為,當代詩詞創作的最高境界,是放到唐宋人的詩詞集里可以亂真。這是沒有出息的。我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應是:即便放到唐宋優秀作家的詩詞集里去,你的作品也能夠活蹦亂跳地‘躥’出來,一看就是‘當代’詩詞,而且是優秀的‘當代’詩詞。另一種偏頗的傾向是只顧埋頭創作,而忽視繼承。不熟讀歷代詩詞,你怎么知道古人的詩詞創作已經達到了怎樣的高度?你怎么知道古人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每天堅持,以七分的時間和精力閱讀,三分的時間和精力習作,終會有豁然開朗的一天。到那時,自然‘下筆如有神’,能夠‘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厚人倫 美風俗 化人心 詩詞熱 傳統文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日狠狠久久7777偷偷色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57 | 亚洲444kkk在线观看 | 亚洲成年片在线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欧美A级片在线观免费观看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