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大師”評選成斂財工具
近日,“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風波持續發酵。民政部強調主辦方組織的評審活動系違規,并且存在不按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等一系列問題。一時間,關于“大師評選”的話題再次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實,違規舉辦“大師評選”的現象并非個案,監管部門屢次叫停反而變本加厲。那么,這些協會為何鋌而走險熱衷于組織“大師評選”活動?背后又有著怎樣的貓膩呢? 北京商報記者將對此現象持續關注。
大師評選屢遭質疑
2月初,民政部指出“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存在違規行為。首先,該評審活動的主辦方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沒有按照程序報批,屬于違規開展評比表彰活動。其次,民政部曾向主辦方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但該協會未按照要求進行整改,繼續違規舉辦評比活動并頒發證書。面對民政部的違規認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方面表示,民政部的處罰對評獎結果沒有影響,并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由陶瓷工業協會做出,不是由民政部頒授,我是依照我自己的章程、程序評選出榮譽稱號,自己沒有撤銷和收回的情況下,民政部是一個登記管理機關,對評選活動做出行政處罰,處罰是對協會的行為進行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稱號含金量是高規格、嚴肅的,不會因為民政部做出一個行政處罰就無效。”
而這場被民政部點名批評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風波要追溯到去年7月。當時,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活動公示了結果,全國范圍內共有91人獲得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榮譽稱號。而就在5個月之后,民政部在官方網站發布《民政部對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等3家社團作出行政處罰》的通告,指出: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存在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違規舉辦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活動的違法行為。
實際上,在陶瓷藝術領域,大師評選不僅存在著流程的上違規問題,更有許多暗箱操作現象。甚至有著“千萬買國大師,百萬買省大師”的不良運作機制。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幾十年來,大師評選活動中涉嫌流程違規的情況一直存在,此類評選活動應該嚴謹公正,不僅僅是按流程來進行,還要在流程的基礎上保持公開透明的原則,但目前的這些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長此以往會對協會的公信力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偏離了評選大師旨在樹立標準,形成良好競爭的初衷。
利益助推“大師潮”
此次“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評選風波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面臨著巨大的信任危機,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此次風波并非該主辦方第一次被指違規,早在2010年“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結果公示之時,就曾引發了業內人士的質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主辦方鋌而走險,熱衷于大師評選呢?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葉星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些協會樂此不疲地進行大師評選活動,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協會的知名度和權威性,讓更多的業內人士參與進來,另一方面,協會進行大師評選不乏一些商業炒作目的。
除了協會能夠從大師評選活動中受益外,參選的個人也受益不小。雖然“大師”的稱號是對陶瓷技藝從業者的肯定和贊賞,但真正讓參選者趨之若鶩的也不乏利益因素的驅使。據資料顯示,在景德鎮,通常將陶瓷作品以“件”為單位計價,省高工職稱藝術家的陶瓷作品,市場價為10萬-30萬元/件;如果作者是景德鎮工藝美術大師和省工藝美術大師,那作品的售價可至50萬-100萬元/件;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創作的陶瓷作品則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對于外行人來說,普通人很難判斷一件瓷器的價值,因此“大師”的稱號就成了外行人衡量一件作品市場價值的標準,這些“大師”們的作品也就水漲船高,一路瘋漲。“陶瓷技藝者們都希望能夠通過大師的評選活動獲得一定的話語權和地位,除此之外,一旦評上大師,他們作品的價格也會隨之翻倍。”葉星生表示。
“大師”該評還是不該評
由利益助推產生的“大師”層出不窮,在“大師橫行”現狀下,曾經有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取消“陶瓷大師評選”的提案,那么“陶瓷大師”的評選是否應該取消呢?
如今,中國的工藝美術行業雜草叢生,一種觀點認為,“陶瓷大師”的評選成為了助長某些協會和個人滋生腐敗的火苗,這樣的大師評選活動應該盡快制止。除此之外,自2012年起,國家取消延續了34年之久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并提出該活動將不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務院部門主辦,而交由民間組織性質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選,使得該活動所具備的官方性質一再減弱。
談及是否應該進行“陶瓷大師”的評選,葉星生認為,如今已經不再具有官方性質的“陶瓷大師”,評選活動應該盡可能禁止,現在的大師評選處于不健康的狀態,某些機構和個人甚至拿“大師”的名頭進行炒作,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樣的評選更是助長了消費者過多注重頭銜而非藝術本身價值的心理。
然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這類觀點認為“大師評選”活動應該徹底清理而非取消評選,該觀點認為“陶瓷大師”的評選能夠帶動更多的陶瓷從業者致力于工藝的創新與傳承,從而促進國家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在季濤看來,“大師評選”本身是一種激勵行為,通過活動讓德藝雙馨的從業者得到國家和市場的肯定以此來激勵其他從業者的出發點是好的,這樣的評選也是應該存在的,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不乏一些主辦者存在操縱評選的現象,因此,“大師評選”的設立無可厚非,但應加強大師評選的監管力度。
規范之路任重道遠
無論“陶瓷大師”的評選活動是否應該取消,如何對相關協會進行監督和管理都成了無法逃避的問題。從國家角度來講,雖然一些草臺班子的評選已經被叫停,但是某些組織、協會所主辦的評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對此,季濤表示,鑒于目前的國情,整個國家的監督意識都相對較弱,這不僅僅體現在陶瓷界,而是各個行業都是如此。國家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大師評選”的過程進行監管,形成完善的監督機制。
而從協會角度來講,許多協會都存在著監管不力的現象,甚至一些協會的三級機構存在著脫離監管的情況,那么,由這些機構舉辦的大師評選的權威性和公平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季濤看來,協會是個服務性的組織,在評選大師的過程中,協會有責任對所繳納會費的會員負責,堅持公正透明的原則。如果主辦方濫用職權使協會變成了“二政府”,這樣的大師評選就不乏一些暗箱操作等違規行為。記者 徐磊 實習記者 宗泳杉/文 宋媛媛/漫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