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當代創新挑戰鈞瓷傳統基因

2016年05月09日 15:07 | 作者:馮善書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藝術需要在繼承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顯出其勃勃生機。而創新不是盲目的,必須適合時代的審美趨向。”日前,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河南省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所長張金偉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直言,自宋代以來,鈞瓷已經在坎坷中發展了1000多年,到了今天,人們的思想和審美價值觀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無視這一時代變革來發展鈞瓷藝術,很可能就會被時代所拋棄。


e675066d


QQ圖片20160509150626


葡萄紫綠苔斑花插葡萄紫綠苔斑花插

發源于禹州市神垕鎮的鈞瓷,素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藝術享譽業界,與“汝、官、哥、定”一起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不過,在最近20年的藝術品“大牛市”中,這一古老的瓷種似乎沒有景德鎮、龍泉、建陽等其它瓷區的瓷種在市場跑得快,甚至遠遠落后于宜興的紫砂陶。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代鈞瓷產業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很多新的問題和矛盾也必須依靠匠人們去一一討論和厘清認識。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方面:

問題1 脫離傳統的創新能否叫創新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掀起一股“劉富安熱”;而一大批當代藝人的鈞瓷作品也通過外交渠道陸續走出國門,讓中國的鈞瓷藝術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和推廣。在今春接踵而來的深圳文博會、廣州藝博會等大型展會上,鈞瓷也將照例成為重點參展的瓷種。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鈞瓷正在喚起國內民眾對這一傳統瓷種的關注。

不過,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資本的節節滲透,當代鈞瓷作品的銷量和價格雖然在不斷水漲船高,然而,當代人審美觀念的改變也在倒逼著這個產業上游的藝人們通過各種方式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由此也引發越來越多的爭論。

與前人相比,當代鈞瓷無論在釉料、窯爐,還是工藝、釉色和造型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匠人們爭論最多的問題還是在審美上,到底應該回到傳統,還是應該擺脫傳統的束縛自由創新?

記者調查發現,不管是在禹州當地,還是在廣州、深圳等全國其它城市的陶瓷市場上,記者看到的當代鈞瓷作品,器型多照搬古人的款式,以梅瓶、出戟尊、玉壺春等傳統器型為主,在釉色上都是以紅色為主調,視覺效果上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真正反映當代性的作品少之又少。對此,張金偉持批判態度:“就目前來看,眾多鈞瓷廠家依然在生產市場需求量小、沒有針對現代人生存生活需要、沒有實用性、沒有創意設計的傳統工藝品,俗艷的色彩與堆砌的器型充斥市場,無法滿足時代的審美需求,終將被時代所淘汰。”他認為,只有轉變觀念、厘清概念、提升技術、強化創意,鈞瓷產業才能呈現良性健康發展,才有可能帶動藝術品拍賣、物流、古玩市場、陶瓷機械等相關陶瓷產業鏈的壯大。

不過,對于目前行業內出現的創新潮流,業內也有不同聲音。鈞瓷發燒友衛曉峰就認為,現在有很多匠人在釉色和造型等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有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向前推進,有的則完全脫離鈞瓷的傳統創造了一些新的藝術形式。對于前者,他持支持態度,但對于后者,他并不認同那是對鈞瓷的創新。“鈞瓷的傳統成色基因是鐵和銅,用其它礦物質來在陶瓷上著色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歸入鈞瓷的釉色體系。”

另一位匠人丁建中則認為,鈞瓷的本質就是窯變,只要堅持窯變這個底線,你可以加入任何元素,只要能提升鈞瓷窯變效果,都不離鈞瓷本質。“宋代早期鈞瓷主要是天青、天藍、月白色,后來銅元素引入鈞釉,到清末恢復鈞瓷時期,鈷元素引入鈞釉,到21世紀末我在鈞釉中引入鉻元素,難道就不是鈞瓷了?我不吃螃蟹總會有人吃螃蟹,我就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吧,這可以讓時間去檢驗,讓后人去評說。”

問題2 “大師”滿天飛是否有利行業

受下游買家和收藏者普遍看重陶瓷作者的身份頭銜的心理影響,近十年來,禹州當地的陶瓷匠人也掀起了一股參評“大師”的熱潮。“大師”評選對當代鈞瓷產業是利是弊?評上了“大師”就意味著工藝水平也相應提高了嗎?

此前,國內知名陶瓷學者王洪偉博士撰寫的一篇《濫發“大師”帽子成為陶瓷界一道怪異景觀》在全國的陶瓷界引起了激烈爭論。

“從地方級大師到國家級大師,不同機構協會評選的各類‘大師’稱號就有將近20種。但具諷刺意味的是,近百年來,中國大陸日用陶瓷整體上在當代世界陶瓷王國里處于地攤貨層級,設計觀念落后,質低價廉,甚至為海外陶瓷名牌貼牌生產,成了世界品牌陶瓷的加工廠。中國陶藝在國際上的品質低地位并未因近年來諸類、諸級陶瓷藝術‘大師’的極速‘生產’而有所改觀。成千上萬陶瓷藝術‘大師’未能創造出世界級的陶瓷藝術極品,未能創造出與千余年前祖輩陶瓷藝人比肩而立的陶瓷器物。”日前,王洪偉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仍然對目前業內流行的評“大師”風氣持批評態度。

王洪偉的觀點不無道理。當前,丹麥“哥本哈根”、德國“梅森”、法國“愛瑪士”、英國“皇家道爾頓”等陶瓷品牌被譽為世界頂級的陶瓷品牌,這些品牌歷史最為久遠的如“梅森”創燒也不過300多年,與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根本無法同日而語,但是,這些國外品牌不僅影響力在國際市場上廣受認可,而且價格也賣得非常貴。為什么不像國內有那么多“大師”撐場,他們的陶瓷產業也能發展得那么好,值得我們深思。

“在一大批當代藝人的努力下,鈞瓷工藝快速發展,禹州成長為全國最重要的青瓷、白瓷、炻瓷、建筑衛生瓷、園林瓷——特別是高低溫顏色釉陶瓷重鎮,不僅帶動古代汝官窯、鈞官窯、耀州窯、磁州窯、唐三彩、黑釉瓷、官瓷、哥瓷、定瓷等歷史名瓷的恢復研燒,也大大推動當代鈞瓷工藝的繁榮發展。”王洪偉對記者說,以前很多人只知道神垕的仿古瓷做得很厲害,并不知道神垕的當代鈞瓷工藝同樣獲得繁榮發展。王洪偉認為,這一方面由于新中國成立后,鈞瓷燒造長期局限于神垕一鎮,政策資源有限、宣傳推廣不力,當代鈞瓷工藝的繁榮發展并不為外界熟知,一直處于封閉“自成長”,與國內國際陶瓷界交流不多。另一方面則由于當代鈞瓷作品雖然工藝性強、實用色彩濃厚,但藝術性嚴重缺失,流通到市場上的很多作品沒有明顯的時代性,無法取得當代人的審美認同。

他認為,拉動當代鈞瓷產業發展“火車頭”應該是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真正的藝術創新,這不是評一大堆“大師”就能解決的。

問題3 添加化工料會否影響人體健康

食品行業的亂添加現象大家都廣有所聞。實際上,在陶瓷行業,這一現象也時有發生,并且受到收藏者的日益重視。

此前,南方日報曾經報道過,在調泥的過程中添加金屬氧化物,是紫砂制作工藝中一種較常見的行為,其目的是使其色澤豐富,提高明度。把原礦紫砂與白泥相拼,適量加入氧化鈷,可制成墨綠泥;適量加入鉻錫黃,可制成枇杷黃色……至于紫砂礦土中添加化工原料,在低端壺品較普遍。

在鈞瓷制作工藝中,也有匠人習慣在原礦釉以外引進其它因素來達到成色和增色的目的,個別匠人甚至直接添加化合物。大家知道,最早的鈞瓷是利用鐵和銅這兩種物質來成色,譬如鈞藍就是鐵成色的,紅是銅成色的。但是,后來一些匠人在探索中發現,引入鉻、鎳、錳、鈦、鈷等其它元素,可以讓鈞釉的顏色變得更加豐富,或者更容易形成。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些添加是出于藝術創新的需要,有些添加則是為了彌補工藝上的不足。對于一個行業來說,要完全杜絕添加是不可能的,微量添加對人體無害的物質也并沒有那么可怕,但不管是出于哪種目的的添加,都應該有一套科學的標準來對添加的量度加以規范。目前,陶瓷行業在這方面規范還遠遠不夠,有些方面甚至還沒有起步,僅靠匠人的自律意識來維持秩序肯定是不行的。


編輯:陳佳

關鍵詞:當代創新 挑戰鈞瓷 傳統基因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