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研究機構報告認為中國對東南亞貿易拓展潛力巨大
資料圖片,廣西防城港市北部灣港口集裝箱碼頭上等待裝運的集裝箱貨柜。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王恩博)中國研究機構15日在北京發布的《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6)No.6》指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發展有待深化,尤其對東南亞地區貿易拓展潛力巨大。
當前,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往來頻繁,但外貿發展情況并不平衡。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印度等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但對東南亞地區出口整體有所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產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這份藍皮書認為,中國要發揮“一帶一路”倡議在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中的作用,需進一步擴大、優化、升級中國與相關國家現有貿易關系。
“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絕大多數國家的貿易是產業間貿易,產業內貿易相對來說比較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分析說,貿易從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分工發展是全球化的重要趨勢之一,中國應積極打造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產業鏈分工體系,以此深化雙方貿易合作。
藍皮書特別指出,雖然中國與東南亞經貿關系持續升溫,但主要以產品進出口為主,深層次合作開發、產業轉移較少。從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發展水平出發,雙方貿易拓展潛力巨大。
具體來看,東南亞地區的水果、水產品、橡膠、稀有礦產是中國民眾生活和工業生產所需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工業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在接收中國開始面臨要素價格約束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上具有優勢。
對于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發展方向,藍皮書建議,由于雙方貿易結合度總體說來不夠強,中國應加強相關貿易聯系、擴大貿易規模,把“蛋糕”做大,從而讓“一帶一路”在外貿發展新動能培育中保持長久作用。(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貿易 東南亞